第04版:时评·广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另眼透视

生态农场大有可为

□高 咪

据本报报道,汤阴县五陵镇的麦多生态农场培育的蔬菜绿色环保,营养价值高,深受市场好评。该生态农场全程采用沼渣沼液无土栽培技术、不施用化肥和化学农药。

农业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而生态农场建设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绿色、营养、健康的农产品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同时,绿色种植、生态养殖既保障了食品安全又能保护生态环境,还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前景广阔。打绿色牌的生态农场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年年初,农业农村部提出,到2025年,要在全国建设1000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带动各省建设1万家地方生态农场,这也为未来生态农场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发展信心。

生态农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相对于传统农业生产,生态农场的经营和管理涉及范围广,技术要求高,需要大量懂农技、善经营、会管理的相关人才。相关部门既要做好现有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技术交流,又要加大对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营造广纳贤才的良好氛围。此外,要做好生态农场的精准服务,针对发展中的问题,提供政策支持。通过开展农技人员下乡指导、建立互助合作社、上线智慧监管管家等,在每一个环节做好引导、把好关。例如,在有机肥施用环节,施肥标准是什么?有无补偿政策?畜禽粪污如何实现资源化利用?这些问题都需要有详细的标准和精准的对接服务。

生态农场建设离不开互联网的加持。在生产过程中,从培育种子到现代播种技术再到生长过程中的数据检测,物联网助力生态农场实现信息化、公开化、透明化和可视化的管理模式。在销售过程中,借助大数据,直播带货、净菜配送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生态农场能够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生产。我们要在“互联网+农业”大背景下,结合本地实际建设一批品牌化、综合化的生态农场,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