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娴
8月20日,中国新闻网《文明的坐标:走进殷墟解甲骨之谜、探青铜之魂》播出。目前,中国新闻网的《文明的坐标》栏目已执行相关直播十余场,充分展示中华文明魅力的多面性。
殷墟之所以被选定为文明的坐标之一,是因为殷墟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甲骨文发祥地,还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所在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在国际上,殷墟王陵遗址被赞誉为“世界上第二个古埃及”。
解开殷墟“神秘的面纱”,我们了解到,原来我们生活的城市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明,而且,在中华文明的坐标系上,殷商文明熠熠生辉。厚重的历史文化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洹水安阳名不虚传,三千年前是帝都”的幸福感和优越感油然而生。不忘过去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殷商文化、甲骨文文化,守护好殷商文明。
传承文明基因,在保护的基础上,我们要学习、了解殷商文明的“前世”,多开展知识讲座、空中课堂,将殷商文化、甲骨文文化送到街巷、校园、乡村等,让群众在文化的熏陶中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要将殷商文化融入文旅产业,开创殷商文化的“今生”,通过特色建筑、特定艺术手法的展示等,将殷商文化以特定的表现形式展现给更多的游客,促进我市文旅业做强做大,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增强殷商文化、甲骨文文化的影响力。
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多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增加城市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同时,每位市民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态保护好每一处文化遗产,增强文明意识,打造出更多的文明坐标,让文明之光照耀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