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 凡 通讯员 周 超
一张薄薄的纸片、一把寻常的剪刀、一把刻刀,在原水明手上就能变出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风景人物、书法字画等剪纸作品。8月19日,在汤阴县城关镇段庄村原水明的家中,记者感受了剪纸艺术的魅力。
原水明今年44岁,接触剪纸已有40年时间。他四五岁的时候跟着做纸色的爷爷学会了简单的剪纸技术,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别的男孩子在村里疯玩的时候,他沉浸在剪纸世界中,剪字、剪花、剪鱼,一坐就是大半天,剪刀和纸成了童年最好的玩伴。为了掌握传统技法,他虚心拜县里的老艺人为师,潜心钻研。听说哪位婶子大娘会剪新奇的花样,他一定要找机会去看一看、学一学。
在长期的练习中,原水明把“技”与“艺”融为一体,传统图案不用起稿,随手剪来便是一幅栩栩如生、喜庆吉祥的画面。原水明说:“我的手用剪刀比用笔更灵巧, 我画不出来的却能用剪刀剪出来。”
为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原水明向现代剪纸艺术家学习,将现代剪纸技艺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灵活运用剪、刻、镂、拼色、衬色、点色等技艺,在传统图案的基础上推出了讴歌新人新事、时代风貌、丰收成果等主题的系列剪纸,拓展了题材范围,并形成了构图饱满、色彩鲜艳、刀工细腻的特点。
运用民间思维,立足乡村水土,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这是一切优秀民间艺术传承千百年的秘诀,原水明自觉走上了这条守正创新的道路。
汤阴是千年古县,历史名人、文物古迹众多,文王演八卦、岳飞精忠报国、扁鹊悬壶济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丰富的历史文化带给原水明无尽的创作灵感。原水明以文王、岳飞、八卦、扁鹊为主题创作出大量优秀剪纸作品。历史名人中,他尤其崇拜岳飞,以岳飞为主题创作的《八锤大闹朱仙镇》《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八千里路云和月》《满江红长卷》等作品分别荣获过全国及国际奖项,并被多家剪纸博物馆收藏。
原水明关注时事,现代题材创作硕果累累。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创作了剪纸作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全国剪纸邀请赛中荣获优秀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原水明被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奋战一线的精神深深打动,夜以继日创作了多幅以抗击疫情、歌颂一线医务工作者为主题的作品,并无偿捐献。
如今,身为汤阴县剪纸协会秘书长、汤阴县书画社副社长、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的原水明不仅剪纸不辍,还多次举办免费就业指导培训班,使300余名贫困户、低保户、残疾人通过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残疾人李海菊在原水明的指导下,刻苦钻研,剪纸技艺突飞猛进,靠出售自己的剪纸作品月收入2000余元,重燃生活的信心。为了让剪纸艺术在下一代中传承,原水明还经常到社区文明实践站、幼儿园、小学、大中专院校授课,激发青少年认识、学习、参与保护剪纸这一非遗文化的热情。
手指流云逸碧穹,一方红纸剪乾坤。“我希望有更多人学习剪纸,将这门民间艺术传承下去,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剪纸艺术发扬光大,让世界爱上中国红。”这是原水明最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