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县域·滑县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以工代赈促就业 乡村振兴添动能(走进乡村看振兴)

东悦庄村道路施工现场(王诗雅 摄)

□本报特约记者 徐淑霞 通讯员 李吉昂 王诗雅

8月16日,在位于老店镇东悦庄村的2022年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施工现场,村民赵现涛正和工人们一起安装模板、传力杆,浇筑混凝土路面。

赵现涛告诉记者,自己前些年一直在外地打工,现在受疫情影响,外出务工不便,得知村里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后,他便报名参与项目建设。

“因为疫情原因不能外出打工,正好家门口有修路项目,我就跟着施工队干活,月工资6000多块钱,挺合适的。”赵现涛说。

修一条路,美一片景,养一方人。东悦庄村道路年久失修,村民出行不便,经济发展受限。近日,该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开展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对道路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助力乡村振兴。

“这条路修好后,不但群众出行方便,对人居环境和乡村振兴都能起到促进作用。”东悦庄村党支部书记悦二景说。

老店镇副镇长苏永飞介绍,该镇2022年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主要包括东悦庄村6米宽道路287米、5米宽道路1582米、4米宽道路2193米、3米宽道路840米,总投资275.8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272万元,财政配套资金3.85万元,可吸纳59名村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目前,以工代赈项目建设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在后期管护方面,我们将结合村内公益性岗位,面向低收入群体和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的群众,专门设立护路员等公益性岗位,既建立了项目长效管护机制,又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苏永飞说。

据了解,今年年初以来,老店镇以推动以工代赈项目为抓手,着力改善农村路网等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通过项目实施,和村民签订工作合同,可以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项目建成后,再通过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设立公益性岗位,拓宽村民就业增收渠道,激活乡村发展的“造血”能力,为乡村振兴增动力、添活力。

“以工代赈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提高农村群众工资性收入水平、激发村民就业增收内生动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我镇通过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加快补齐了农村生产生活基础配套设施的短板,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群众的持续稳定增收,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老店镇党委书记许红涛说。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