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徐淑霞 通讯员 范宇飞 王诗雅
8月16日,记者走进老店镇小屯村,但见宽阔干净的街道,草木葳蕤;排列整齐的农家小院,花吐芬芳;广场上,或散步、或跳舞的村民欢声笑语不断……
“俺村这几年变化太大了,到处跟花园一样,花红柳绿、干干净净,没事了我们出来转转,心情非常舒畅。”村民宋红振说。
“这得益于‘五星’支部创建。在‘五星’支部创建中,我们把‘生态宜居星’作为主要内容抓紧、抓好、抓出实效。”小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宋建光说。
为什么要创建“五星”支部?宋建光见解独到:“创建‘五星’支部就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带领农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我们要‘对准天线,调对频道’‘跟着上级谱,唱好村里戏’。怎么打好‘擂台’呢?我们瞄准‘五星’,使出‘五大招’。”
瞄准“支部过硬星”,建成铁军党支部。“为啥建好党支部?我们总结了一句顺口溜:党员干部不能冲,甭管干啥都稀松;党员干部往前冲,干事创业必成功。”宋建光说。
2018年6月,小屯村新一届班子成立时,村室破烂不堪,街道上污水横流,“三资”账户上只有0.26元……面对困境,村党支部经过调查研究,最后确定在一块3公顷的集体荒地上做文章,喊出了“大干30天,荒地变良田”的口号。村“两委”干部、党员齐上阵,干在前头,平整那块荒了近10年的土地。不到30天,土地平整出来,发包给村民,为村集体增收13.6万余元。
村里稍有起色,宋建光罹患尿毒症,每隔一天就要做一次血液透析,医生建议他做肾移植手术。经过一年多的等待和20多次往返郑州匹配肾源,2020年年初,宋建光终于配型成功。然而,正当他即将进行肾移植手术时,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来,他毅然放弃手术,启程返乡。为了不影响工作,他请求县医院把透析时间改到晚上8时。一个冬日晚上,他透析回来,车辆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打滑撞到大树,他伤口的绷带滑落,鲜血染透袄袖。回到家里,爱人看到他满胳膊瘀青,抹着泪说:“老宋,村里的活儿咱别干了,你不要命了!你不为自己考虑,也总要为咱这个家考虑吧!”他却说:“没事儿,熬一熬就过去了。”
小屯村“两委”一班人齐心协力、多方努力,为村里安装了56盏路灯,新建了两处群众活动场所及村党群服务中心,整修了村内主干道、灯光篮球场……看到村里如此蝶变,群众都乐开了花。
瞄准“产业兴旺星”,多点开花搞经济。“发展是牛鼻子,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繁荣乡村、富裕农民从根儿上说还是要搞活经济。”宋建光说。
小屯村党支部在原有基础上,又使出3个新招式:村集体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20公顷土地,实施规模化种植,预计今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将村内无人居住的16户民宅统一回收,改造为休闲民宿,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0余万元;打造村庄商业街,对30间临街商铺出租,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
瞄准“生态宜居星”,全员上阵美家园。该村“两委”干部和党员以身作则,每周五开展党建阵地大扫除,每月20日开展全民义务劳动日活动,并实行“红黑旗”评比制度,群众签订“门前三包”,形成了党员带头、全民参与的共治共享工作格局;实施“一宅变四园”行动,投入5万元打造小游园5处;多举措推动“厕所革命”,年底户厕改造率要在95%以上。
瞄准“平安法治星”,“三每”措施抓得硬。小屯村以“三每”推进“三零村”“无疫村”创建:每月召开一次村民理事会碰头会,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村内“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每周一次宣传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防范知识,全村50名党员干部到分包户家中,引导群众下载反诈APP,下载率在90%以上;成立由20名党员组成的巡逻队伍,每天晚上分组开展巡逻。
瞄准“文明幸福星”,服务治理用真情。“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我们出招‘三个度’。”宋建光说。“三个度”即为民服务有温度、治理习俗有力度、倡导新风有深度。小屯村在党群服务中心增设村内便民服务代办点,明确两名村干部专门为有需求的村民提供代办充值电费、收发快递等服务;倡导低彩礼、零彩礼以及婚丧喜庆事项简办,杜绝铺张浪费;每年评选一次道德模范及“两好两孝”模范,对获奖者给予奖品及荣誉证书奖励。
“‘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俺村决不落后,要争创‘五星’,确保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宋建光信心满满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