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倩
据本报报道,近期,由内黄县人社局、县融媒体中心主办,内黄县三力职业培训学校承办的小吃技能培训班在东庄镇凡村开班,50多名村民报名参加,学习热情高涨。
技能是农民创业的必备条件之一,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及贫困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可以为地方“稳就业”“保就业”夯实技能基础。技能带动就业的同时,让更多群众富了口袋,助力乡村振兴。尤其我市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将其作为一项民生实事强力推进,极大促进了技能就业、技能增收。
技能培训要精准对焦、有效展开。同样是内黄县,小集村的产业就业点里一派繁忙,经过培训上岗的村民正在生产线上赶制一批海外订单。这也提醒我们,相关部门开展技能培训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产业结构、地理区位、发展方向及人员特点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让群众全方位、多角度掌握劳动技能知识,持证上岗,提高就业创业能力,这样更容易被群众接受,也更容易让培训见成效。
技能培训开展的方式要灵活。此前,安阳县人社部门开展“百场培训进乡村”活动,精细划分出44个培训网格,让村民不出村就能接受专业机构的培训,还采取“线上+线下”“白班+夜班”等灵活方式,实现技能培训全覆盖,并通过精准培训和就业服务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增收一人。可见,送技能也应详细了解群众的工作意向、培训意愿,结合社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的技能培训,满足群众多领域、多类型的就业需求,为他们全面赋能。
此外,技能培训在授课过程中还应该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授课,多一些实操,让群众有机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要加大培训、结业考核力度,全面提升生产一线员工操作技能和综合素养,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对培训机构也应规范管理办法,加大评价管理力度,确保培训质量,确保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