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原 通讯员 王晓军
7月24日,记者走进安化集团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看到职工常伟打开生产运行系统,点击鼠标就轻松调取了工艺及设备相关数据,“这是一个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管的五位一体联控机制指挥系统,能让我们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他边操作边向记者介绍。这是安化集团推进数字化工厂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从开发基础化工、精细化工、新型材料及新能源原料装置,到独立完成公司装置数字化建模,再到生产、经营、指挥、协调、安全生产等方面,安化集团稳步推进数字化工厂建设,以“数”赋“智”,添油加力,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企业不断注入新动能。
流程优化“路径” 激发质效活力
安化集团属于一条龙生产线,具有连续性强、数据量大、关联度高等特点,任何一套装置、单元的生产过程变化都会影响产品的数量及质量。推动基础化工、精细化工、新能源原料数字化建设,从而提升企业科学决策能力,已成为安化集团顺应时代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据了解,数字化模型为现场描绘了实景地图,可以直接掌握装置的流程走向、设备位置等信息,为可行性研究和安全分析带来了极大便利,对设备进行实时跟踪、分析、评估,预防设备故障,保障安全生产,实现现场生产、调度中心、经营管理一体化,实现防盗、防火、防爆、防人体侵害的远程控制,室内控制、现场巡检一个样,白天黑夜一个样。
“将信息技术创新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流程管控,以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生产经营管理目标。”安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韩联国介绍。
提升协同效率 降低业务成本
触手可及的“数字”运用,让不可能变成了日常,安化集团尝到了数字化带来的“甜头”,也愈发肯定了“数字”是新资源和新财富,更是另一种核心竞争力。用管理软件加智能办公硬件,实现整个集团的组织在线、沟通在线、协同在线、业务在线和生态在线,不但能大幅提升工作协同效率,无纸化、移动端的工作方式,还能大幅降低业务成本。
基于安化集团内部网络工作平台,汇聚、融合、共享应用服务,实现公司应用一体化。员工线上可完成考勤打卡、请休假、审批、视频会议等工作,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建立统一、整合的高效沟通和协同的多端办公管理平台,规范员工日常工作习惯,提升企业执行力。
安化集团九天公司通过数字化销售平台,1月至6月,该公司开发规模新客户16个,同比增加39.8%,新签合同986万元,同比增长126%。混甲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9%、二甲基甲酰胺同比增长26%,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安化集团复合肥料自动码垛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而且可以帮助确保人身安全,改善工作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原材料消耗并降生产低成本。
随着数字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安化集团不断完善接口建设,深入挖掘数据价值,通过数采设备的自动化采集、统计、分析和反馈,逐步建立计算机与外部物理世界连接的桥梁。
发展智云融合点 构建发展生态
现如今,全装置的DCS数据采集率达到96%,数据准确率提升至98.6%,真正实现了精准操作、精细控制、精益管理。同时,以流程模拟为抓手,对生产数据计算分析、判断装置瓶颈、找出优化路径,由事后分析变事前预判,实现装置流程决策“智能化”。
“在生产操作中运用‘流程模拟’,就像照镜子,为优化操作提供最佳方案。”安化集团生产管理部副部长朱广卿说。
“十四五”期间,安化集团将聚焦数据资产价值创造,大力推进数据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数据标准体系、数据资源共享与数据资产管理机制,打破管理“藩篱”,消除信息孤岛。
建设集团级、分厂级数据资源中心和统一的数据中台、数据服务平台,构建数据共享与服务体系,推进各领域大数据应用,高质量开发利用数据资产资源,实现数据资产增值增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化工行业的深度融合,将有力支撑安化集团实现本质安全、降本增效、绿色低碳、卓越运营的发展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