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树庚
两年前,一名校长带领学生跳鬼步舞,一度成为全社会热议的话题。两年后,啦啦操将成为体育课后服务应设课程,又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近日,《关于提升学校体育课后服务水平 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印发。《通知》指出,体育课后服务活动课程应设置足球、篮球、排球、武术、啦啦操等项目,还明确了鼓励设置与有条件设置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等。不论开设何种项目的体育运动,加强体育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目的都是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去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课后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课后服务实施一年来,全国各地探索出许多积极有效的举措,学生在校时间明显增加。但课后服务也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因此,从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出发,从学生身心健康出发,从学生长远发展出发去思考课后服务,就要求把体育运动作为课后服务的一个必选项。课后时段,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体育运动。这个时段,除了组织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放松身心,舒活筋骨,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学校应组织一些面向全体学生的户外活动、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让身体动起来。
啦啦操等创意体育活动不断融入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能够引起孩子们强身健体的兴趣。课后服务如何更好地与体育结合,首先要考虑中小学生的兴趣所在。这类项目易学、好做、运动量大,而且动感十足,不仅能锻炼身体,提升身体的协调能力,而且有利于放松身心,提升中小学生的精气神。
课后服务要更好地与体育结合,还要注意面向全体、因地制宜。加强体育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南方多雨,受天气影响,学生不便户外运动,可以开发一些室内运动项目;北方冬天气温低,冰雪充足,可以开发一些冰雪运动项目。学校占地面积大,运动场地多,可以多开设一些球类项目;学校占地面积小,运动空间少,可以组织一些类似于啦啦操的项目。总之,要因地制宜、面向全体,让中小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课后服务要更好地与体育结合,还要注意紧跟时代潮流、巧用社会资源。信息时代,网络上有极其丰富的资源,中小学校领导、体育老师要做有心人,将社会上流行的、适合中小学生的运动项目引入校园,把好的运动健身短视频推送给学生,让孩子们跟着学。孩子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往往学得很快。要积极和体校、社会公益类体育俱乐部建立联系,依托这些优质体育资源,为开展体育课后服务提供支持和指导。
(源自《中国教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