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产业经济 上一版   
下一篇

安钢冷轧:

引领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安钢冷轧先进的生产线

□本报记者 李 雪 文/图

随着国家智能制造的推广普及、变频家电产品的广泛应用开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电磁新材料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安钢集团冷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安钢冷轧)在掌握了电磁新材料产品研发技术的基础上迅速启动了建设工程。全部工程建成后,将为我市乃至全省高端制造业提供有力支撑,为绿色、节能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7月12日,记者在安钢冷轧生产车间看到,一卷卷银色的产品像等待检阅的士兵,整齐摆放在成品仓库。操作室内,工人调整工艺参数,保证带钢在加热炉内的稳定运行,在机组出口,质量检查工仔细检查带钢上下表面质量,并检测带钢性能,根据检测结果对成品进行判级,随后完成钢卷入库。

电磁新材料项目经理李春明介绍:“电磁新材料项目的落地开工、紧锣密鼓推进都得益于省、市及文峰(高新区)的优质服务和良好环境。作为省、市重点项目,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全力以赴调度优势资源、提供要素保障,为项目建设装上了‘加速器’,让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和便利,更增强了我们尽快投产达效、助推我市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电磁新材料俗称硅钢,是电机、变压器、家电、汽车等电器元件的关键材料,因工艺复杂、成分严格,素有“钢铁中的工艺品”之称。能否生产电磁新材料,是衡量一个钢铁企业制造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近年,安钢冷轧技术人员潜心研究、反复试验,掌握了电磁新材料全流程生产工艺,并取得多项发明专利,为项目建设做好了技术储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安钢冷轧面临转型升级,安钢冷轧电磁新材料项目是安钢集团结构优化、产品升级、产业转型的重点项目,是安钢集团加快发展特钢的重点布局,也是河南省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程。该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推动安钢电磁新材料工艺技术成果转化,形成40万吨无取向硅钢和10万吨高磁感取向硅钢生产规模,填补全省高端电磁新材料的空白,也将带动我市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加速全市千亿级精品钢及深加工产业集群布局。

据悉,安钢冷轧电磁新材料项目占地面积约20公顷。总建设规模为50万吨/年,项目分四期建设。一期工程自2021年9月1日,历经9个月的施工建设、设备调试,安钢冷轧电磁新材料工程在冷轧园区拔地而起。今年6月6日,安钢冷轧迎来了该生产线首卷成品下线的又一历史时刻,可年产20万吨无取向硅钢和5万吨取向硅钢轧硬产品;二期建设常化酸洗生产线;三期建设2号无取向硅钢生产线;四期建设全流程取向硅钢生产线。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有力推动安钢冷轧电磁新材料工艺技术成果转化,形成年产40万吨无取向硅钢和10万吨高磁感取向硅钢生产规模。

安钢冷轧负责人商存亮表示,未来,公司将围绕电磁新材料发展和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发挥好龙头引领作用,做好成果转化,加快特钢转型,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为安阳市打造千亿级精品钢及深加工产业集群提供坚强支撑,为河南省制造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坚实力量。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