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县域·内黄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农技专家“把脉”花生田间管理

□本报记者 任贵伟 通讯员 张伟民 郭元元

6月24日,内黄县城关镇王小汪村的花生田里绿意盎然,绿油油的花生秧一望无际,就像给大地铺上了厚厚的绿色地毯。该县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花生垄间,向群众现场讲解关键时期花生病虫害的科学防治方法。

“目前,花生处于关键管理期,对长势旺盛的田块,要控,但不要一下控死,要分多次控;对长势弱的田块,要促,要适量追肥或施叶面肥。还要注意防治病害,目前,正是棉铃虫尤其是第二代棉铃虫的多发阶段,危害花生的叶片、花。”内黄县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站长、高级农艺师王金水在花生地里对花生种植大户刘风月、刘志军说。

最近,刘风月、刘志军发现,花生地里出现了很多黄叶、病虫叶。正发愁该怎样防治的时候,农业技术专家就把科技服务送到了田间地头。刘风月说:“现在花生进入中期管理的关键期,农技专家到地里传经送宝,给农民讲解花生管理、病虫害防治知识,让花生能够提高产量。”刘志军接着说:“农业专家现场实地讲解,给农民传授技术,让咱农民更好地掌握高产丰收的农业技术,也让我对高产丰收有了信心。”

在内黄县约22666.7公顷的花生田里,一支支由党员和农业技术专家组成的科技服务小分队奔走在田间地头,科学指导群众开展花生病虫害防治,为花生的丰产丰收保驾护航。

据了解,内黄县地处黄河故道,土层沙壤,土质肥厚,是花生种植的优势区域。内黄花生素以个大、粒白、质优、口感好等特点享誉国内外。内黄县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是河南省出口花生质量示范区和河南省花生出口第一大县。内黄县花生获得了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近年,内黄县积极依托国家大力发展油料生产的强农惠农政策,在品种更新、新技术普及推广、高产优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为花生稳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金水说:“内黄县今年的花生种植面积是34万亩,现在已进入开花、下针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县农业农村局分成4个技术指导小组,分别到各花生主产区,指导群众适时浇水、追肥,防治病虫害,实施控旺技术,确保花生丰产丰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