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贵伟 通讯员 张 哲
“截至目前,卫河水毁修复灾后重建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正在进行扫尾、清场等工作。通过对卫河堤防、险工、护岸进行水毁修复,工程建成后能恢复河道防洪功能、保障县城防洪安全、维持农作物耕地条件,有力促进沿岸人民群众及社会经济安全。”6月27日,内黄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卫河是内黄境内最大的河流,自二安镇码头村入境,流经二安镇、高堤乡、豆公镇、石盘屯乡、东庄镇、张龙乡、楚旺镇、马上乡8个乡镇52个村,至马上乡南善村出境,全长62公里,流域面积几乎涵盖整个内黄县。2021年7月,受强降雨影响,河道两岸很大地区被洪水淹没,受灾严重,生产便道被冲毁,河道堤防遭到长时间浸泡,险工有冲毁的情况,给沿岸居民的交通出行、生产生活及经济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卫河水毁修复灾后重建项目总投资1057.11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堤防水毁修复、险工水毁修复、护岸水毁修复以及堤防备防石料整理。”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硝河是黄河决口形成的一条平原河流,是内黄县的主要排涝河道。硝河发源于内黄县南部的梁庄镇小后河村,从县城中部通过,自南向北流经梁庄镇、后河镇、六村乡、亳城镇、城关镇、马上乡等7个乡镇,至清丰县苏堤汇入卫河,河道干流全长56.5公里,流域面积约为内黄县总面积的40%。2021年7月强降雨过后,硝河吉村闸上游连接段及下游消能防冲段部分损毁严重,给涝水的外排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内黄县硝河吉村闸水毁修复投资159.1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上游连接段水毁修复、海漫段水毁修复、堤顶防汛道路改造。“截至目前,该项目主体已经完工。项目建设完成后,可使区片涝水顺利下泄,消除常遇涝水灾害的威胁,恢复工程功能,从而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可靠的基础,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内黄县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汲取“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坚决把水利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实抓牢,不折不扣完成目标任务。该县成立水利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领导小组,建立县级领导分包工作机制,明确责任人,细化工作台账,倒排工期,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该县严格责任落实,坚持一线部署、一线督导、一线落实,把人员安排到一线,现场问题现场解决。
“我们严格按照工程质量安全验收管理有关规定,严把工程质量验收关,切实做到工程质量不达标不验收、责任不落实不验收、建设程序不规范不验收,确保完工一处,合格一处,验收一处,发挥效益一处。同时,我们严格执行灾后重建资金管理办法,加快项目资金的支付进度,严格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部分项目正在进行扫尾、清场等工作,各水利设施已全部恢复防洪功能,确保安全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