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健康养老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如何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专家话健康)

□张存祥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也被称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无血管性坏死、特发性股骨头坏死等,是指股骨头的活组织成分(骨组织的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因缺乏血液供养导致股骨头因局部缺血而发生的坏死。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研究表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多种基础疾病有关,包括髋关节外伤(股骨颈骨折、外伤性髋关节脱位、髋臼骨折、转子间骨折等)、皮质固醇分泌过多、高脂血症、血压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内毒素中毒、吸烟、过量饮酒和血液高凝状态。所有这些病理变化最终都会导致血管损伤、骨髓梗塞和缺血性坏死。

那么,如何早期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首先,股骨头坏死患者常有髋部创伤史,如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或有长期大量服用激素史,如哮喘、皮肤病、眼部外伤、免疫系统疾病等,或大量吸烟、酗酒者。

其次,任何疾病的发生,均会通过身体变化向我们传递一些信号,这些预警信号在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疼痛。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髋部或膝部疼痛,可以为持续性或间歇性,每个患者都会出现。病变早期,不表现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如大腿肌肉无力、酸胀感、髋关节旋转不适感、臀部有时酸痛等,部分患者劳累后髋关节或膝关节轻度疼痛,休息后疼痛消失。病变中期,髋关节出现疼痛并逐渐加重,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膝关节、股骨髁部疼痛,容易当作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而误诊。这一时期,患者髋关节功能多数明显受限,部分患者出现跛行,据统计,约67%的患者在休息后疼痛不能完全缓解,有时夜间疼痛,约33%患者呈现间歇性发作,劳累后加重。腹股沟压痛明显,大转子叩击痛。病变晚期,髋关节持续性疼痛,可为剧痛或钝痛,有时向膝部放射,疼痛部位以腹股沟、股内侧为主,其次为臀部、股前侧,疼痛时间多固定,活动后、睡眠前明显。

跛行。跛行一般与疼痛同时出现。早期跛行为痛性跛行,后期可因单侧髋关节不稳而呈单侧摇摆跛行,双侧病变晚期可呈“鸭步”。病变晚期出现持续性跛行,多数患者需要扶拐。

关节功能障碍。病变早期,髋关节活动正常或仅有外展、内收轻度受限,随着病情的发展,关节活动范围缩小。病变晚期,髋关节功能活动范围进一步缩小,有骨摩擦音,严重者关节强直,不能负重。髋关节不能平放,处于强迫体位,患肢短缩,肌肉萎缩,甚至出现屈曲、半脱位畸形,多数患者髋关节功能基本丧失,甚至卧床。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最常见的、也是危害最严重的骨坏死疾病,致残率较高。因此,如果个人有髋部外伤史、大量激素应用史、酗酒史等,出现上述症状,还是应当尽早到专科就诊,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股骨头坏死仍然给患者本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除了早发现早治疗,大家还应该把治未病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改变生活习惯,避免长期饮酒和不科学使用激素类药物,从而有效防止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作者系滑县新区医院骨伤二科主治医师)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