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健康养老 上一版   
下一篇

一心为患者 一切为患者(市中医院名老中医)

——记市中医院终身奉献奖获得者、副主任医师李桂荣

李桂荣(左二)接诊患者

□本报记者 郭新星 文/图

“李大夫,太感谢您了,我已经好多了,今天来复查一下……”5月13日11时许,临近中午,市中医院门诊部国医堂9诊室,前来就诊的患者依然络绎不绝。

看得出,不少患者是奔着坐诊医生来的。这位患者口中的李大夫,就是市中医院终身奉献奖获得者、副主任医师李桂荣。虽然已经年过八旬,但李桂荣还是精气神十足,热情地接诊每一位患者。

李桂荣1968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师承原市中医院院长王跃南,从事临床工作已有50多年,曾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深造,对内科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选择行医,开始是父亲的期望。但后来随着我深入了解医学,特别是博大精深的中医,利用中医疗法治好患者、祛除他们的病痛,我越来越有了认同感和归属感,于是下定决心做一名称职的中医大夫,践行大医精诚,一心为患者、一切为患者。”谈起与中医的缘分,李桂荣如是说。

“中医治病的基础理论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所谓整体观念,指的是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认识……”聊起老本行,李桂荣打开了话匣子,看得出她是真的全身心“钻”进中医里了。

接触中医后,李桂荣便一发不可收拾。有时,为了攻克一种顽疾,需要创新特色疗法,研究出一种新方子,李桂荣经常没日没夜地查资料、翻典籍,都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不仅如此,每次研究出的新方子,在第一次临床用药前,李桂荣都会自己试药,保证万无一失。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李桂荣多年研究,治疗风湿病的子午流注临床经验成果论文分别在1995年4月世界传统医学中国交流大会和1996年5月首届国际佛教医学优秀成果大赛上获得奖项,李桂荣也被授予“民族医药之星”称号,并载入中国名人词典编辑部和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辞典编委会1994年10出版的《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辞典》。1997年,李桂荣主持开展的颈椎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被列入我市“3—20工程”重点疾病项目。另外,她还创新采用鲜中药熏蒸治疗风湿病,疗效较为显著。

“举个身边的例子,我有一个关系不错的老姐妹,她就是颈椎综合征,椎管压迫神经甚至影响到了手脚,走路行动不便,一拿东西就掉。”李桂荣说,“后来,我就是通过大椎穴放血治疗了颈椎综合征。经过施治,她的颈椎不疼了,手脚也利索了,现在都能织毛衣了。看着患者的病痛解除,恢复健康,我内心的高兴和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正是有着这样的钻研精神,同时把祛除患者病痛作为行医动力,从医50多年来,李桂荣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顽疾: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痛风性关节炎、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多发性肌疼症、软组织损失、白塞氏病(口疮)、雷诺氏综合征及各种疑难杂症等,众多患者也因此受益。

“风湿类疾病的概念,在现代医学中是指与免疫代谢、感染、遗传、退行性病变有关的以骨关节、肌肉疼痛为主的疾患,其范围相当广泛,且发病率高、危害性极大,被医学界称为‘二号癌症’。”李桂荣告诉记者。经过潜心研究,她根据辨证论治来治疗风湿病,特色开展了白虎汤灌肠疗法,内服外敷,另外配制的活血止痛膏、消肿膏、骨刺膏等,对风湿病的治疗也都起到良好效果。

白塞氏病是一种反复发作、较难医治的口疮,患者通常是满嘴白皮,严重时痛苦到不能吃饭。为了攻克这种顽疾,李桂荣潜心研究,终于研究出一种方子,3服药即可好转,而且药量不重、治疗开销较小。

“攻克顽疾后,我内心的喜悦和成就感满满,也更加激励我继续勇攀一个又一个医学高峰!”李桂荣笑着坚定地说,“只要我还能干得动,我就会一直在中医道路上走下去,全心全意为患者祛除病痛,将中医药这个国粹瑰宝不断发扬光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