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 凡 通讯员 周 超
4月25日,汤阴县城关镇五里村老碉楼旁边的几间破屋和残垣断壁在钩机和铲车的紧张工作下慢慢消失,原本杂乱破旧的一隅逐渐变得空旷整洁。根据村里规划,这里将栽花种树建成小公园,和旁边已经申请文物保护的碉楼形成村内景观。
通过前期进行的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工作,五里村摆脱了脏、乱、差,基本实现了“净”起来的目标。为了让村里人居环境有质的提升,村委会决定对街边菜地全部进行清理、硬化,拆除废旧房屋、残垣断壁,填平坑洼低地,在清理出来的空地上建小公园、小广场、篮球场、党建主题公园供群众休闲游玩。
蓝图很美,村民却将信将疑。五里村是个有3000多人的大村,街道纵横,胡同众多,几乎每条街道、胡同都有人种菜,清理和硬化工作量巨大。“我就不信你们能把街边菜地都硬化了!”有的村民对村委会的决心表示怀疑。“咱村还能像人家村一样美了?咋收拾都那样!”有的村民对整治行动缺乏信心。更多的村民则是带着期望默默观望。
群众的期待和质疑让村党支部书记张涛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他召集村“两委”干部开会,会上统一思想:人居环境治理一定要干出个样子,用实际成果让群众认可,决不能半途而废,让党组织的威信在群众心里打折扣。
经过估算,全部工程需投资200余万元。缺少资金,村干部拿出家中存款,筹资80余万元租来铲车、钩机、自卸汽车,买来水泥、沙子,从村西头到村东头轰轰烈烈地干了起来。
网格员王海峰负责的第二网格位于村子西北角,是最先开工的区域。村民不舍得拔掉亲手种的菜,王海峰和村干部便一趟趟上门做工作,耐心劝说,坚决清理。“为这我可挨了不少骂,说我孬。”王海峰笑着说,“我就想先弄好一条街道,让大家看看效果。”
看到村干部起早贪黑地辛苦工作,村民既感动又心疼,当王海峰和村干部劝说房主拆除破旧房屋屡屡受挫时,旁观的村民忍不住帮忙劝说:“你就同意吧,你瞧瞧他们一个个晒得都黑成啥了!听听那嗓子哑的!”
“示范路效果很好,村民说改造后的街道路平了、整齐了,停车方便了。”王海峰看到自己的付出终见成效后乐呵呵地说。
在党员干部的倾力付出和群众的支持下,五里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进度喜人。4月12日到25日,五里村粉刷墙壁8万平方米,清理菜地涉及5条街18个胡同3740平方米,硬化菜地3200平方米,拆除老旧房屋3处、私搭乱建4处、残垣断壁6处,填平一处面积1100平方米的坑塘,第二处面积2900平方米的坑塘已抽干污水正在填埋。由五里村村委会描绘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