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 凡 通讯员 葛 雪
“四十五里火龙岗,沙石白干黏土浆。旱生火,涝生碱,种在人,收在天……”这是多年以来瓦岗乡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如今,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这块贫瘠的岗地变了模样,杂粮种植、绿色大棚、畜牧养殖、特色手工业……一个个农业产业在这片土地上遍地开花,为火龙岗的振兴发展添了一把旺火。
5月9日,走进位于瓦岗乡的汤阴中升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一座现代化的畜牧养殖企业呈现在眼前。厂区门口竖立的红色标牌上,“汤阴县乡村振兴产业基地”几个大字醒目突出,墙上“创新举措实现到户惠民 龙头企业引领乡村振兴”的标语彰显了这家龙头企业履行产业振兴的社会责任担当。
在该企业的牧草种植区内,绿油油的苜蓿长势喜人;饲养栏里,千头奶牛在欢快地吃着草料;挤奶车间里,两名工人指挥着几十头奶牛一字排开,白花花的牛奶正顺着管道流入奶罐;车间外,一辆运奶车等待装车。这里每日生产的7吨至8吨鲜奶将会在24小时内交售到伊利公司,产品加工后很快进入消费市场。
“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这些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们的奶牛数量迅速扩充到1000头,形成了规模化养殖,这使得公司顺利走入伊利集团的视线,两年前双方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牛奶的销量和价格都有充分保障。去年,公司销售额突破1300万元,今年有望再创新高。”该公司负责人周长明说。
谋发展,不忘为群众谋幸福。中升公司积极响应县乡产业扶贫政策要求,切实履行企业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责任担当,采取土地流转、吸纳务工、产业带贫、奶牛托管、资产收益、绿色循环等措施带贫。6种模式共带贫312户1320人,公司每年向困难群众发放各类受益资金30余万元。因带贫成效显著,中升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安阳市扶贫龙头企业,市、县多次在此召开现场会,并将6种带贫模式命名为“中升模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产业又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近年,瓦岗乡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科学规划产业格局,通过调整传统农业种植结构、规模化建设种养基地和高效特色园区,形成了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布局合理、示范带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中升公司的发展模式是瓦岗乡产业振兴的一个亮点,但并非个例。优质畜牧养殖产业、特色种植加工产业、小杂粮种植加工产业、绿色蔬菜种植产业、艾草种植加工产业、红薯种植加工产业遍布全乡各地,同时,培育巨紫荆苗圃、探索玫瑰种植产业,发展多彩特色加工产业、诗经文化特色产业等。
瓦岗乡有种植小米、绿豆、红薯、花生等农作物的传统,近几年,新发展的无公害小杂粮已成为瓦岗乡的又一经济支柱和产业化进程中的一个品牌。因此,这里也有多家有名的小杂粮生产企业,其中,华跃合作社生产加工的精品杂粮销往全国各地,2021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同时还为附近群众就业提供了平台。
下一步,瓦岗乡将引导现有杂粮企业完成转型升级,扩大生产规模,通过电商拓展销售渠道,并利用合作社种植、管理、收购模式,在瓦岗村、东苏庄村、大江窑村形成规模化种植,与现有杂粮企业连锁,将品牌做大做强,使瓦岗乡成为杂粮生产大乡。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下一步,瓦岗乡要把推进产业兴旺作为“牛鼻子”,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继续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地域特色,整合更多资源,探索更优模式,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