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增
5月4日,内黄县第一中学耕读园内一派繁忙景象。学生兴高采烈,分工协作,有的翻土,有的挖坑播种,有的培土种苗,有的提桶浇水,忙得不亦乐乎。他们顾不得擦拭脸上的汗珠,尽情享受着劳动带来的快乐。旁边还有多名作为特聘技术员的老师和家长,现场进行手把手教学。
今年“五一”劳动节后第一周是河南省首个“劳动教育周”。为了推动学生接受劳动教育、感受劳动之美,内黄县第一中学将“劳动教育周”拓展为“劳动教育月”,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校内空间,开辟了占地1.33公顷的耕读园,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体验农耕文化,感受劳动乐趣,从实践中获取农业知识。
近年,内黄县第一中学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曾连续4年开展送“杏”福活动。该校在校园内开辟了杏园、桃园、李子园、柿子园等,老师和家长手把手教学生如何种植果树,学生负责除草、施肥、浇水、捉虫等,呵护果树成长,体验劳动带给人的幸福感。
每年高考临近之时,也是杏儿成熟之时。一颗颗金灿灿的杏儿挂满枝头,家长就会把采摘的金杏送给老师,意为“杏”福永相伴。老师会把采摘下的金杏送给即将踏上高考战场的高三学子,意为“杏”运时刻相随。学生会把亲手摘下的鲜桃、李子,恭敬地送给自己的老师,感谢他们辛勤培育桃李。每年秋季柿子成熟之际,学生进行采摘,为家长和老师送上“柿柿如意”的美好祝福。这一活动已经成为该校全国文明校园创建的亮点。
今年年初以来,内黄县第一中学在新校区西北角开辟了耕读园,占地1.33公顷。该校实行承包责任制,分片划出责任区,分给各班管理,四季轮流种农作物;坚持开设劳动教育课,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定期组织召开主题班会,深入挖掘各行业劳动模范典型事迹,同时邀请家长参加班级活动,共同感受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
今年的“劳动教育月”活动,该校以耕读园为依托,把劳动教育贯穿到整个年度,把劳动教育的各项内容进行深化和具体化,进行思考和思维化,以沉浸式体验的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瓜果的种植、养护和采摘全过程,以劳动锤炼品格,以劳动启迪思维,以劳动磨炼意志,以劳动感受生活之美,让学生从简单的体力劳动中,从农业生产知识中,充分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思想和智慧,进而推进学校“五育”协同高质量发展。
内黄县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杨刚雷说,学校的耕读园既是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载体,又是开展沉浸式体验劳动实践的重要场所,同时还是接受农业相关知识的科普园地。学校将与内黄县气象局合作,在耕读园建立一个农业科普气象站,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实时更新当天的土地湿度、气压、风速以及下雨天的雨量等数据;在这里建设7间教育辅助用房,用于开展劳动知识的学习和普及,用于劳动成果的展示与分享;备有真空包装袋、榨汁机等,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种植的鲜果进行榨汁,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也可以将尖椒、菜椒、甜瓜进行真空包装,作为奖品奖励给学生,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劳动和学习成果。
今后,内黄县第一中学将会把每年5月定为“劳动教育月”,每年确定一个主题,积极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过程,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耕作种植的全过程,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笃行、以劳育美,充分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兴趣,在课程实践中启迪智慧,感悟劳动精神,在动手参与的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如今,内黄县第一中学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师生雨读晴耕,教学相长。暖阳下,学生播下希望的种子,水土在滋养种子生长的同时也孕育学生成长。劳动教育不仅是劳动,更是一本无形的书。它可以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在劳动中观察、思考和积累,在劳动实践中涵养意志品质,在思考中感受自然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收获满满的幸福和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