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娴
 为破解“办事难”,林州市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该窗口由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受理、跟踪、问效、回访、反馈,督查局适时督导,纪委监委追责问责。对工作人员有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情形并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党组和个人进行追责问责,确保群众办成事、办好事。
 深化“放管服”改革,让企业、群众办事难的情况逐步得到改善。我市成立市民之家,各县(市)区包括一些乡镇也建立了行政便民服务中心,方便企业和群众集中办理业务,政务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仍有一些政务办理程序困扰着群众。一位朋友曾向笔者反映,她在社区办理社保业务,但一直没领到社保卡,两个部门来回推,弄得这位朋友不知道去哪里办理。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事情。究其原因,是因为一项业务牵涉部门多,但部门和部门之间缺少衔接,“真空”地段成了“卡脖子”问题。也因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把自己看成业务的“管理员”而非“服务员”,给群众办事不是主动询问而是“爱理不理”,遇到一点问题就说“办不了”“很难办”,给办事的企业和群众埋下了“绊脚石”。
 林州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治各类“疑难杂症”,给企业和群众办事难找到了“出口”。“小窗口”架起了政府和群众有效沟通的桥梁,解决的是群众的烦心事、困难事,这样的“窗口”应该多开几个,让不同地方的群众都能把难办的事给办成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设立是从形式上为办事群众提供方便,而要解决各类“疑难杂症”,更重要的是政务工作人员的为民服务意识要进一步提高。对群众反映的事要抓紧办、企业的难题要主动办、一时解决不了的要想法办。我们只有真心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营造出和谐的政务环境,才能加快企业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城市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