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丹 文/图
12月18日6时,气温接近-7℃,记者跟随市市政维护发展中心的志愿者,来到位于文峰北路十二府的免费爱心粥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助力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该中心志愿者身着志愿者专属红马甲,携带大米、面粉、食用油等早早来到爱心粥屋,开始忙活儿起来。他们洗手、消毒,戴上口罩、手套,然后洗菜、切菜、熬粥。他们有条不紊,分组行动,现场到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饭菜做好了,80多名就餐者有序就餐!志愿者一边给前来就餐的环卫工人递上热气腾腾的馒头和热粥,一边用饱满的热情服务过往群众。
待大家就餐结束,志愿者分组洗碗、整理桌椅、打扫卫生。看着大家吃上了热乎乎的免费早餐,该中心志愿者张莉动情说:“看到老人脸上洋溢的笑容,感到特别有成就感。虽然天气很冷,但看到我们的行动温暖了身边人,自己也感觉特别温暖。”
这是该爱心粥屋免费奉粥的第一千五百七十四天。自营业以来,定期会有爱心志愿者上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送米、面、油等爱心食品。“精神文明建设是触动人心、温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更加注重激发善念善举,大力弘扬文明风尚和大爱情怀,共同壮大社会正能量,以志愿服务的风尚激励人们常怀友善之心、公益之心,让善行善举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该中心党委书记朱兴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