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武杰
深藏在太行山之巅的林州市石板岩镇漏子头村是一个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的小村庄,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市中医院设备、保卫党支部副书记周进军主动请缨,成为这个海拔1300多米的小村庄的首位第一书记。他切实履行职责,踏实工作,任劳任怨。11月25日晚上,回到村委会的他再一次忙碌了许久。
周进军是个从鄂东农村走出来的硬汉。2017年11月上任时,他眼前的漏子头村进村只有一条不足3米宽、上有落石下是悬崖的盘山路,下辖13个自然村互通困难,乡亲们全靠传统的农耕生活,卫生条件落后,水电供应困难,基本处于半封闭的原始状态。村委会破烂不堪,院内杂草丛生,屋内四面漏风,已经很久没人在这儿办公了,他只能借住在村民家中。
面对困难,周进军没有退缩,他敢于担当,忠实地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承诺。经过精心筹谋,他开始了激荡人心的扶贫之路。入户走访,摸清民情,吃透民意,不到一个月,数百公里的山路,几乎走烂了一双鞋。终于,他用两条腿、一张嘴、一个本、一支笔跑出了他需要的答案。他的诚意感动了村民,大家敞开心扉跟这位第一书记拉起了家常,他的民情日记也记了厚厚两本。
抓党建,促脱贫,周进军决定先打造村里的党建阵地,开展村里的各项工作,依靠村党组织建设,带领村“两委”成员投入扶贫工作。之后,他又多方协调,先后筹集资金近5万元,把村委会修缮一新;他向上级争取40余万元资金修路,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彻底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他新建村卫生室,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他照顾孤寡老人,亲自背68岁智障老人看病、理发、洗澡,自费为他买衣,以心相待;他修水窖、安装太阳能路灯、修文化广场……3年下来,他成为村民们的“大家长”,是漏子头村的“体温计”,村里流行一句口头禅:“有困难,找老周。”村民找他办事,大事小事,只要合情合理,他从不推脱,一桩桩一件件实事,让周进军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全村11户20人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也于今年顺利脱贫了。大家都说:“我们村来了一位好书记。”
作为一名从市中医院走出来的第一书记,周进军把医院作为他扶贫路上的坚强后盾。村里老人多,生病了需要到20多公里外的镇里去看,很不方便。他向医院表达村民们想拥有一所村卫生室的强烈愿望。他的诚意感动了院领导,市中医院党委经研究后,决定投入一笔资金,为漏子头村建立一所高山卫生室,增添医疗设备和常见药品,培训村医,建立村民健康档案,为漏子头村留下一个带不走的健康扶贫点。他还积极协调,联系林州市中医院、林州国药控股公司支持卫生室的建设。2018年11月22日,修缮一新的村卫生室在鞭炮声中开诊了。村卫生室的援建是落实健康扶贫工作的一个具体体现,极大地改善了村民就医环境,解决了村民就医难、就医远的问题。
解决脱贫不算完成任务,周进军和村“两委”带领全村开发旅游资源,成立了漏子头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漏子头”商标。目前,漏子头村已被评为国家级传统保护村落,村合作社还争取民间资本5500万元,打造集写生、摄影、度假、休闲、康养于一体的艺术家民宿创作基地,乡村振兴、全面小康正在逐步实现。如今,漏子头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努力工作的背后,是周进军对家人满满的亏欠。父母远在湖北老家他无法照顾,今年9月,他母亲因心脏病、高血压晕倒造成手腕骨折,他没在膝前尽孝。驻村时,他的儿子还不到2岁,他没尽到做父亲的责任。生前亲他爱他的奶奶因病去世,他没来得及看上一眼。刚刚过去的10月,他自己也在村里清理路面落石时腰部受伤进行了手术。
作为一名第一书记,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周进军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一名党员的铮铮誓言,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