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城区·龙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新闻列表
 


媒体链接: 安阳网| 安阳日报 | 安阳少年报
 
  
2020年11月25日 星期

喜看旧貌换新颜 居民乐享好环境
——文明大道街道紫竹园小区改造见闻

□本报记者 赵晓凤

“咱这老房子,住着又舒服、又安全!你安心工作,不用担心我和你妈!”11月20日一大早,家住紫竹园小区的居民张大爷和在外地工作的儿子通起了电话。他告诉记者:“儿子孝顺,总想让我和老伴儿搬去和他住。可故土难离,再说,老小区一改造,我们住着踏实,哪儿也不想去!”

据了解,紫竹园小区总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共3栋楼8个单元、87户居民。该小区是2019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雨污管网工程、道路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等,工程总投资75万元。在改造过程中,文明大道街道办事处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核心解决方案怎么定、资源怎么整、后续怎么管等问题,圆满完成了改造任务。

“老旧小区改造,从一开始就着力解决百姓最关注的问题。”文明大道街道办事处主任张丽军介绍,街道充分尊重民意,将改造意愿放在首位。在改造方案设计过程中,采用方案公示、邀请居民代表座谈等方式充分听取群众对小区的改造意见,让小区居民自觉参与到改造工作中来,营造人人关心、人人配合的良好氛围。按照小区现状、轻重缓急、平衡有序的原则,优先解决雨污水管网改造、道路铺设、危墙重建、照明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提升,满足群众最为迫切的改造期望。

每个老旧小区的基础、条件、情况都不一样,在具体工作中,街道注重因地制宜。针对旧改工作的复杂性,小区选出了热心旧改的志愿者,组成居民质量监督小组对施工质量及进度进行全程跟踪,并对施工中碰到的水电等设施设备的迁移、改造等问题及时与施工方和设计方沟通。该小区作为商业住宅,各类基础设施相对较新,小区居民对主路的修缮意愿不大,办事处充分结合市雨污水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将雨污水改成向北排放,同时保留主路原貌,仅此一项就缩短了雨污水管道100米,节约资金15万元,既减少了资源浪费,又便于居民改造过程中出行。

老旧小区改造完毕,大伙儿非常珍惜改造后的环境。街道及安纤社区党总支按照“共享共治”的原则,引领小区建立业主委员会,利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同步确定小区管理模式及居民议事规则,“改管结合、以改促管”,促进改造后的小区实现自我管养。今年疫情期间,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业委会召开了3次会议商议老旧小区改造方案;坚持建管结合,将卫生费由94元提高至160元,增加了夜间值班巡逻,提升了小区的服务质量,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小区治理体系。

“环境的改变看得见,一些看不见的变化也在孕育而生。随着老旧小区改造的不断推进,居民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大家的观念会渐渐变化。作为离百姓最近的基层干部,我们相信,在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未来,老旧小区一定会焕发出新的活力、新的光彩!”文明大道街道党工委书记黄国赏说。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网、安阳少年报、河南手机报安阳版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安阳网发布,安阳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安阳网-安阳日报”或“安阳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