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亚杰 文/图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也是推进乡村建设的主要抓手。自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启动以来,龙安区积极落实相关决策部署,各部门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因地制宜持续开展整治行动。一批省级、市级乡村示范点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在示范带动作用下,该区农村人居环境整体上得到明显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过去,说起马投涧镇李家安村,这个只有90户300余人的小村给人的印象并不太好。由于年久失修,村内一些路段破损严重,每逢下雨天,路面积水、车轮带泥成为当时该村路况的真实写照。如今,走在李家安村,新铺设的柏油路干净整洁,房屋民舍掩映在竹林、花卉中,走进背街小巷,粉刷一新的墙壁上涂着色彩明亮的文明标语,党建文化广场上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路旁的宣传栏擦拭一新,原有的小块空地规划整齐后种上了蔬菜。在阳光照耀下,民舍、小路、花木、鸟鸣汇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11月19日,见到村民杨承容时,她正骑着小三轮车停靠在道路旁。说起近年李家安村发生的变化,杨承容止不住地夸赞:“那太明显了!我家就挨着村里的路,以前出门太不方便了,路面坑坑洼洼。现在你看,这路修得多好,而且我家的外墙也都刷白了,画上了画儿,非常漂亮。”
村党支部委员会委员李合运介绍:“过去,李家安村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比较差。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后,村里发生了显著变化,铺设了地下管网、修了路,植被越种越多,村民住房外墙进行了重新粉刷,村里还专门聘请了公司对沿路墙体、空地进行了规划布局,可以说,现在的李家安村已达到精致美观的整治效果。”
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过程中,龙泉镇东上庄村走出了一条依托产业发展集体经济、通过发掘旅游资源适时提升村容村貌的整治之路。11月19日,在该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的道路上,3名环卫工人正忙着清扫路上的落叶。不远处,一栋有百余年历史的老宅前,工人正把路上的石子、泥土清理干净。龙安区财政局驻东上庄村第一书记宋文庆介绍,东上庄村在前期“三地一矿”的治理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发掘旅游资源。
东上庄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得益于村里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大力发掘。宋文庆解释:“这座有百余年历史的老宅被打造成村史馆,里面陈列着一些老物件,记录了东上庄村的历史变迁;村里还建有温室大棚基地和菊花种植基地,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采摘;村西南角建有一个标准足球场,可以适时承办一些体育赛事。随着游客量渐增,人们必然增加饮食需求,所以,相应的餐饮场所也已建设好,配套设施正在加紧完善。可以说,东上庄村已形成了蔬菜种植、乡村旅游、足球场研学活动等特色基地,以此为基础,带动了村里基础设施的提升、村容村貌的改善,进而提升了整体人居环境。”
保洁员是村容村貌的排头兵,在规范化管理上,龙安区要求农村保洁员认真落实日常保洁制度,做到“人员、时间、质量”三到位。凯达康洁科技集团是一家负责城市和乡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的公司,该公司龙安区负责人介绍,龙安区151个行政村均配备了人数不一的保洁员,共计600余人,目前公司在各村投放垃圾桶约1万个。
像李家安村、东上庄村这样,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村在龙安区还有很多,龙安区形成了上下合力、由点及面的大清理、大整治工作格局。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打响以来,龙安区农业农村局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该局强化部门联动,建立健全网格化督导工作机制,对村级环境整治任务有效分解,充分发挥村干部带头作用,扩大在各村的政策宣传,奠定了工作开展的坚实群众基础。
龙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范晓民介绍,该局强化督导、严格考核,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针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从严从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各部门共同努力下,目前,龙安区各行政村在保洁上基本达到了横到边、竖到底、全覆盖、无缝隙、一眼净的标准,个别村过去存在的‘脏乱差’现象一去不复返,垃圾围村、污水横流、公厕难进等一些典型问题得到了根治,村级道路重整、外墙粉刷、管网改造等工作让乡村‘颜值’持续提高,一批典型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更是积累了成熟的整治经验,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佼佼者。”范晓民说,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进程中,龙安区所有行政村基本达到了干净整洁的标准,正朝着打造更文明、更宜居的美丽乡村目标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