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倩
9月8日,本报报道了北关区豆腐营街道办事处清理、盘活辖区内的工业遗存,让老旧厂房获得了新生,不但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还新增就业岗位5000多个,增进了民生福祉。
工业遗存在产业创新、经济转型、城市发展等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是笔巨大的财富。同时,在土地资源日益稀缺、人地关系愈发紧张的背景下,老旧工业厂房再利用是落实减量发展、盘活存量资源的重要手段。豆腐营街道办事处利用闲置资源带动经济增长,谋求区域发展,意义重大,也给其他老旧厂房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样本。
近年,各地老旧厂房再利用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例如:辽宁大连鼓励利用闲置老旧厂房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微改造、小设计拓展了新型城市文化空间,推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化、集约化、融合化发展;重庆市江北区大石坝街道改造了3000平方米的老旧厂房,作为篮球馆和羽毛球馆投入使用,让旧厂房发挥了新价值。
《2019年全国老旧厂房改造利用年度发展报告》对国内老旧厂房改造利用的发展历程、文化业态、改造模式、政策环境、问题挑战与策略应对等关键内容进行全面解读。而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委也联合印发了《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提出探索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以文化振兴带动老工业城市全面振兴。
笔者以为,让这些代表工业时期辉煌的老旧厂房在新时代发挥新价值的关键在创新。一方面,老旧厂房改造都面临着城市发展带来的新要求、新变化和新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开拓思路,给出新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老旧厂房转型再利用需要形式创新,管理者应要结合地方实际,因地施策,避免跟风。此外,老厂房在利用中,要重视生态修复与污染处理,要与城市片区、周边社区的融合互动,跟上新时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