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 徐淑霞 通讯员 李夏兰 周硕)11月18日,记者在上官镇陶家村宗令菊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看到,连片的菊花竞相舒展,白菊似雪,黄菊如金。村民穿行在花丛中,指尖翻飞间,一朵朵饱满鲜嫩的菊花便被熟练采收入筐。
这些承载着希望的菊花,或销往全国各地,或送入烘干车间深加工,早已成为当地带动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黄金花”“致富花”。
“10月底进入采摘期以来,每天用工100多人。今年长势喜人,亩产预计1000多公斤。”在田边组织装车、过秤、结算的合作社经理崔美红笑着说。
“一天能摘20多筐,挣百十块钱,既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又有稳定收入,特别知足!”兰旗屯村村民宋粉霞一边麻利地采摘菊花,一边笑着说,言语间满是对这份“花田生计”的认可。
采摘下的菊花被迅速运至合作社仓库,其中的鲜食菊花立即组织装车,当天便发往各地。该合作社还规模化种植茶菊,采摘后需第一时间送往烘干车间,经低温烘干后批量外销。
“现在正在装车的是鲜食菊花,我们每天都要发一车,一车大概三四千公斤,运到南方市场后,一晚上就能销售一空,供不应求。”该合作社市场经理陶路毅说。
如今,该村有4家合作社携手农户,集中连片种植菊花,品类覆盖观赏菊、造型菊、食用菊和茶菊,初步形成了集种苗供应、栽培、收购、加工、销售、研发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我们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通过推进规模化经营、强化政策支持、土地保障和资金帮扶等综合措施,助力菊花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小菊花绽放出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上官镇党委书记申亮亮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