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魏兰
10月9日,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安阳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办公桌上,高级工程师雷文利开启了一天的工作。她轻点鼠标,屏幕上“安阳创新大脑”平台的各项数据流开始清晰跃动,科技文献检索、科创企业专利查询、科研项目进度追踪……一项项数字信息,勾勒出安阳科技创新日益活跃的脉络。
作为安阳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技术骨干,雷文利今年荣获河南省三八红旗奖先进个人称号。自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扎根于科技信息化建设一线,亲历了安阳科技服务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全过程。对她而言,屏幕上跳动的代码和流动的数据,是推动科技领域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引擎。
攻坚克难,是刻在雷文利职业履历上的鲜明印记。她牵头负责安阳科技创新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等重要项目时,摆在面前的难题层出不穷:资源如何整合?业务如何贯通?跨部门协作如何顺畅?时间紧、任务重,但她从未退缩。调研业务需求,把握技术方向,优化业务流程、制定匹配规则……那些与团队一起挑灯夜战、反复打磨方案的日子,最终换来的是项目的高质量交付。
“系统上线并非终点,而是优化的起点。”雷文利说。秉持着工匠精神,她主动组织技术力量对运行中的系统进行“健康体检”,针对瓶颈和痛点,优化流程、完善规则,不断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在她看来,信息化建设是一场需要持续投入、精益求精的“马拉松”。
雷文利不仅是一名实干家,更是一位目光长远的探索者。她时刻关注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思考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安阳科技创新的田地里。她推动搭建的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就像一位聪明的“产业顾问”,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创新资源数据、产业链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实现了产业信息检索、产业监测、知识图谱、科情问答等功能;她牵头建设的“安阳创新大脑”平台,则如同为城市创新资源绘制的一张“活地图”,实现了资源的数字化管理、一体化查询和可视化分析。
在雷文利心中,技术的终极目标是服务。她始终坚守“技术服务于业务”的信条。无论是在日常运维保障中,还是在应对突发网络故障和安全事件时,她始终冲锋在前,守护着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神经网络”。
当得知兆泰源(安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急需大数据专业方面的专家时,雷文利第一时间联系了安阳工学院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其间,她多次奔走沟通,促使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组建了数据挖掘校企研发中心,助力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合作,为推动我市产学研深度合作、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解决企业查阅科技文献难的问题,雷文利牵头搭建了科技文献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并将原来的镜像服务调整为云服务方式,数据更新由每月更新升级为每日更新,大大节约了科研人员查找信息的时间,降低了研发成本,提高了科技研发活动效率。截至目前,该平台服务用户超2000人,访问量近77万次,赢得了广泛赞誉。
从市管专家、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到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河南省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河南省三八红旗奖,荣誉等身的雷文利,始终保持着那份最初的专注与热情。她像一只奋飞的头雁,在科技创新的天空中引领着团队不断超越,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科技工作者实干、创新、奉献的动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