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娴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我市新一波消费热潮涌起。日前,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五方面19条举措,进一步扩大服务消费。提振消费,又多了一条通道。
所谓服务消费,是指居民全部消费支出中用于支付社会提供的各种非实物性的服务费用总和,与之相对应的是实物消费。如果说实物消费是“买产品”,那么服务消费则可认为是“买服务”。
从“买产品”到“买服务”,服务消费比重提升,这是人们消费观念转变的体现,也是消费升级的重要体现。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悄然变化,越来越多人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上的需求和生活品质的提升。而扩大服务消费的举措,正适应了消费者的新需求,如同架起消费市场的“干柴”,必将催热新消费。
扩大服务消费,要从需求侧发力,瞄准消费者的新需求,着重从群众关注的养老、托育、体育等方面扩大服务消费,以高质量的服务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以高品质的服务供给为消费者带来高品质的生活。扩大服务消费,还需供给侧给力。市场主体要适应市场变化,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打造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比如,依靠殷墟甲骨文、非遗项目、历史文化街区等挖掘传统文化IP市场价值,把“影院”搬进社区、公园、街道,把体育赛事引到乡村,借助科技打造时尚消费等。多样化的、高质量的服务才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品质化的需求。
从实物消费到服务消费,变化的是消费形式,不变的是消费动力,但对提振消费来说都很给力。消费升级了,需要的动力更多,既需要创新表达形式,提升服务水平,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又需要绿色化、智能化消费进一步激活实物消费,如此,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相互补充、相互推动,再加上良好的消费环境和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让百姓有“钱”又有“闲”,消费市场才能活力更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