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申昕
秋色如诗,月华似梦。当祖国的欢歌汇入团圆的小调,一曲家国同庆的乐章在古都安阳盛大交响。
据统计,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市累计接待游客858.44万人次,位居全省第三;实现旅游收入约53.95亿元,位居全省第四。殷墟景区(含殷墟博物馆)、红旗渠景区、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单日游客量高峰超过3万人次,中国文字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22.6万人次。在供给优化、服务升级与监管护航下,我市文旅市场热度持续走高,三千年殷商文明与时髦科技的新玩法在这片土地上激情碰撞,为八方游客奉上了一场可感、可玩、可留、可忆的文化盛宴。
文化安阳惹人爱
“这设计太戳人了,必须带几件回家当伴手礼。”10月1日,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字博礼约”文创商店,来自石家庄的张先生举着刚挑好的文创,话语里满是惊喜。
国庆中秋假期,中国文字博物馆拿出“文创大招”,26个品类48款新品集体亮相;殷墟博物馆的文创区同样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点,馆内单日文创收入达40万元,一件件精美的文创产品将甲骨文、青铜器等文物符号融入其中,让游客把厚重的历史“带”回家。
古都安阳的历史与文化不仅藏在文创里,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推出《三千年相遇》《洹水之盟》等沉浸式演艺,让游客通过角色扮演“穿越回”殷商;洹河月亮岛升级呈现《洹溯·大邑商》水上实景演出,以水幕光影与仿生无人机再现“盘庚迁殷”“鸮尊铸魂”等历史画卷;殷墟博物馆“甲骨映月 共赏中秋”主题活动引领青少年追溯汉字源头;中国文字博物馆“甲骨时光宝盒探秘”半日营等研学活动,配合《甲骨情缘》音乐剧、XR沉浸式电影,让游客在墨香文韵中品读文明;安阳博物馆“安博考古坊”成为网红打卡地,孩子们摇身一变成为“小小考古家”,亲手发掘商文明的密码;“玄鸟生商”“遇见东坡”等VR沉浸展,让青少年“亲历”商王朝的兴起,与历史名人对话……国庆中秋假期,全市共安排文旅体活动126项。古老的殷商文化在安阳焕发新生,成为引领国潮的新风尚。
古都日夜都精彩
十月初,虽阴雨连绵,但游客的热情不减。国庆节当天,古城南大街在万众期待中全新开放,引爆客流。灰砖砌墙、青石铺地的传统风貌引人流连,非遗体验店、文创市集、特色餐饮店等多元业态既延续了老街的历史脉络,又注入了现代消费活力,老字号店铺门前排起长龙。“在这里既能感受历史韵味,又能体验现代时尚,真是不虚此行!”身着汉服拍照的大学生李曼曼兴奋道。
“太行山水真漂亮,希望大家都来看看。”10月6日,一位来自韩国的游客身穿雨衣,在烟雨蒙蒙的太行大峡谷景区中由衷赞叹。为提升入境游体验,我市在“双节”期间优化多语种服务,开通线上票务,完善指引体系,吸引更多外国游客畅游安阳。
夜幕降临,林州市太行·红日演艺小镇,《太行·红日》实景演出每晚准时点亮太行山的夜空。以山为幕,以水为台,红旗渠建设的峥嵘岁月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来自河北的退休教师曾建军感慨道:“这场演出让我真切感受到了红旗渠精神。这是一堂最生动的思政课。”
城市的另一端,“点亮殷墟”夜间项目为安阳的夜晚增添了神秘与魅力。当龙形玉玦造型的主灯点亮,全息投影在千年夯土上重现殷商盛景,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穿越时空的对话。中国文字博物馆“字博之光·甲骨秘境”夜间游玩活动,让古老的文字在夜色中“翩跹起舞”,为文博游开辟了新境。
乡野拾趣欢乐游
秋意漫染乡野,安阳乡村旅游展现独特魅力。太行大峡谷化身诗意栖居地,桃花谷用玉米、辣椒与南瓜缀满步道,绘就浓郁秋收画卷;雾霭弥漫时,溪谷若桃源仙境;太行天路将漫山红叶与爱国主题巧妙相融,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景点。
万泉湖景区以山水为舞台,《商王迎宾》《妇好出征》等实景剧目轮番上演,再现殷商风华。每天千余人围观的水上飞人表演,以动感活力点亮湖光山色,构成“山水演艺”交融的生动画卷。
村落间,乡愁可触可感。林州止方村的糖画、剪纸体验唤醒传统记忆;高家台村的如画山水吸引艺术爱好者写生,实现“艺术赋能乡村”。汤阴部落村的“北方小江南”韵味悠然,向阳庄村的农耕体验区里,游客弯腰拔萝卜、挥锄刨红薯,在丝瓜藤架下品尝地道的农家菜,感受土地的深情馈赠。
各景区和热门点位设置的农产品集市、文创摊位,让游客携浓浓家乡味儿的秋日伴手礼满载而归,更将安阳乡村的暖意深情长留心间。
周到服务有温度
面对假日客流高峰,安阳以精细化服务与诚意政策,让温暖贯穿游客旅程始终:全市162家公共机构免费开放内部停车场,提供5464个车位,有效缓解假日停车难题;“安阳文旅”平台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景区智能机器人“小安”化身贴心导游,实现智慧服务全流程覆盖;广大市民热情好客,各行各业的志愿者活跃在交通枢纽、景区入口,用微笑指引与暖心服务,绘就了安阳最美的风景线;全市20余家精品酒店推出住宿折扣并赠送特色伴手礼;殷墟景区联动高铁推出演艺优惠,万泉湖景区与热门电影开展票务合作,太行大峡谷对游客实行免票,多元惠游举措广受好评……
秋韵绵长,旅程如歌。这个“双节”假期,古都安阳以3000年的文化底蕴为墨,以现代化的服务理念为笔,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生动诠释了文旅融合的深度与温度,充分印证了这座古城在传承与创新中的无限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