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用我们的方式加油干

——看我市如何用活土地资源要素赋能高质量发展

□林 钫

“3.5亿元,成交!”

经过164轮报价,溢价10850万元,溢价率44.6%,我市文峰区永明路与岳飞街交叉口附近一宗住宅用地,最终以35170万元价格竞拍成交。

无独有偶,我市高新区土地拍卖市场也呈现激烈角逐的活跃形态,海河大道与井岗东路交叉口附近一宗住宅用地经过57轮报价,以19722万元竞拍成交,溢价2800万元,溢价率16.54%。这是城市“寸土寸金”土地价值的具体体现,反映出我市土地资源要素供给提质增效、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向好态势。

看新产业新业态:

发展新质生产力让土地“生金产银”

土地是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和基本要素。我市强化规划引领,完善配套设施,优增量、盘存量、活流量,加快推动“生地变熟地、熟地变高地”,最大限度释放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助推全市经济稳中向好、提质向好。

——提质升级,“提”出新产能。我市深入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模式,有效降低企业发展成本,营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孕育更加优质的新项目新产能。

——盘活存量,“盘”出新空间。我市因地制宜采取“退城进园”“腾笼换鸟”等举措,持续盘活低效土地资源,释放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破旧立新,“破”出新路径。我市积极鼓励引导企业破“旧”立“新”,转型升级,提升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逐步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路。

在安阳高新区,打出“标准地”出让与“退城进园”“破旧立新”相结合的组合拳,盘活工业用地860多亩,开工新建了“双碳”产业园、5G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新兴产业园;在龙安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安彩高科“退城进园”新建占地665亩的产业园区,生产光伏玻璃、药用玻璃、光热浮法玻璃,实现转型升级“第二跳”;在汤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落地项目签订《履约监管协议》和《“标准地”企业信用承诺书》,确保土地利用更加高效。

引领土地要素向大项目、好项目集聚,古都安阳在转型升级中持续焕新。“链主”引领,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位于安阳县(示范区)的新型光电显示材料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中国农科院安阳创新基地,北关区的纺织服装产业园、无人机产业园,殷都区的绿色氢能产业园,林州市的电子纱电子布新材料产业园、汽车配件产业园,内黄县的康复设备产业园,汤阴县的航空产业园、食品医药产业园,滑县的中科智能产业园、服装产业园……“以亩产论英雄”,发展新质生产力,让土地“生金产银”。

一大批“安阳造”新品牌,澎湃着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产自安阳的“河南犀重”新能源工程车环卫车、“新石器”无人配送车奔驰在众多城市的大街小巷;翔宇医疗推出智能辅助行走机器人,利用多种传感技术与智能算法帮助患者实现行走梦;坤宇无人机生产的中型无人直升机,在长白山森林消防中大显身手……

看新场景新风貌:

传承厚重底蕴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新时代新征程,城市更新已是城市建设的主旋律。我市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建设,在用地上“舍得投入”,在实践中下好“绣花”功夫,厚重土地绽放文明之花,托起一座全国文明城市。

——生态惠民。我市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全力构筑“城市生态”新场景,2019年以来,新建公园20个、游园113个,新增绿地面积928.1公顷,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在家门口就可以休闲、观光、健身、娱乐的地方越来越多,甲骨文公园、CBD公园、如山公园等城市公园成为“网红打卡地”。

——双港联动。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化的路网做支撑,而构建现代化的路网,更需要土地资源要素做保障。我市想方设法保障路网建设土地供给,让土地赋能现代交通物流。S502安内快速通道开通,标志着全市“一环四组团”干线公路快速通道体系全面成形。沿太行高速安阳段通车,安罗高速公路安阳段计划今年底建成通车、安新高速公路安阳段预计明年建成通车,届时我市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495公里。G107东移、G341、G230改建工程正在加快推进。红旗渠机场运送游客超10万人次。豫北航空经济协作区物流港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序推进,万庄国际物流港实现港铁海联运常态化。聚焦“航空港+陆路港”双港联动优势,我市成功入选全省枢纽经济先行区。

——载文出彩。城市更新建设,项目是支撑。我市立足于让厚重土地释放文明光彩,接续建成了一大批文化项目:殷墟博物馆新馆、文体中心、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与汉字公园成为古都安阳新地标。不仅有新建的,还有“旧貌换新颜”的,安阳殷墟考古文旅小镇、北门里、光辉里实现“凤凰涅槃”,古城县前街、西大街、南大街走过历史、走向新生……一批批文化好项目传承千年古都厚重文脉,复苏历史文化记忆,可观、可游、可体验,助力安阳文旅“出圈又出彩”。

看新治理新气象:

耕耘希望田野收获“诗和远方”

土地资源要素高效利用,不仅是发展工程,而且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我市积极推动土地资源要素利用从粗放型外延式发展,转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持续释放利好动能,赋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激活集体土地资源,实现“流失变增收”。我市深入开展农村集体机动地专项整治,因镇因村制宜,积极探索高效利用收回土地的新路径。仅以安阳县永和镇为例,“观一隅而知全貌”,累计依法依规收回被侵占、低价发包或闲置的各类村集体机动地1665亩,永和镇田营村共收回448亩土地,通过公开招标发包,每年为村集体稳定贡献45万元纯收入。

——用活有限土地资源,实现“旧宅变新园”。今年以来,我市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建设为引领,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因地制宜整治坑塘近2000个,渐进式改造空心宅院,推动“一宅变四园”,新改建1500余处,昔日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荒芜宅院变成了菜园、果园、花园、游园,提升了乡村的“颜值+内涵”,走出了一条“绿”“富”“美”和谐共生的发展新路子。

——释放土地潜在能量,实现“低效变高产”。我市充分激活农村土地资源潜能,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初步形成优质小麦、特色杂粮、地方中药材、温棚瓜菜和乡村旅游等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持续延伸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不断增加产品附加值,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2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9家。安阳这片土地上生长的无公害蔬菜粮食,让新时代奔跑追梦者尽享“玉盘珍馐直万钱”;艾草用品、生物医药护佑人们身体健康“松龄长岁月”;饼干、火锅食材、道口烧鸡等优质食品“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6.85亿元,增速3.6%,位居全省第一。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其潜力是无限的,重在盘活激活。我市注重在高效利用土地资源要素上做文章,土地市场呈现逐年利好的新趋势,正在释放巨大能量,赋能千行百业,助力我市“一高地一区三中心”建设,推动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跃上新台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