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晓楠
“以前处理邻里纠纷,找法律依据、整理取证材料要花不少时间。现在用智能辅助平台,输入关键词就能调出相关法规和案例,连取证要点都列得清清楚楚,执法办案规范又高效。”日前,内黄县公安局梁庄派出所民警李可可在办理一起纠纷案件后,对执法效率的提升深有感触。
这一变化,正是内黄县公安局法制大队主动担当,以多维度创新举措与精细化服务,为法治内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智能平台:
破解基层民警“办案三难”
“东庄派出所在办理一起死猪肉案件时,需要对猪肉进行检疫鉴定,几个相关行政部门对鉴定责任单位存在争议,民警通过智能辅助平台,查到了《关于明确办理畜牧违法犯罪案件相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鉴定机构,问题迎刃而解了。”内黄县公安局法制大队民警李玲,操作电脑向记者展示执法办案智能辅助平台的操作流程。
基层民警执法,最头疼的就是找法难、取证难、定性难。为破解这一痛点,法制大队历时半年研发执法办案智能辅助平台,把“法律知识库”“办案指南针”“职权清单表”装进了民警的电脑里。平台的法规库收录了8966个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和指导案例,小到邻里纠纷的调解依据,大到复杂行政案件的法律适用,民警输入关键词就能一键检索。“上次我们办理一起电信诈骗案件,一搜索诈骗,所有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典型案例就都出来了,看了这些具体规定,我们办案特别有底气。”梁庄派出所民警李可可说。
该平台“模块化执法指引”的贴心设置受到基层办案民警的称赞。它把行政案件办理拆成58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设了提示,比如“受案环节需在24小时内完成登记”“询问未成年人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甚至连文书怎么填、签字要注意什么,都标注得明明白白。针对殴打他人、盗窃等44个常见违法行为,该平台还专门制定取证指引,如“殴打他人案件及时收集伤情照片、证人证言、监控录像”这类细节,都列得清清楚楚。
机制创新:
让执法问题“无处藏身”
“关队长,你们办理的盗窃治安案件,嫌疑人有两次盗窃前科,已经涉嫌盗窃罪了。”8月20日,法制大队民警刘璐在审核案件时,发现问题后立即通过案件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向办案民警发出整改通知。办案民警通过补充证据,顺利将该案移送审查起诉。
这种“发现问题—推送整改—复核反馈—法制核减”的闭环管理,是内黄县公安局规范基层、规范执法的重要举措。除了问题整改闭环,法制大队还靠“以案释法”让执法规范深入人心。“大家看这个案例,因为办案民警没及时调取相关记录,导致案件搁置,后期又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找到人证,案件才得以继续办理,这就是取证不及时的教训。”在7月的执法培训会上,法制大队大队长付永民用辖区真实案例,给基层民警上了生动一课。
这种“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培训方式,比照本宣科讲法规管用多了。“以前听培训总觉得跟自己没关系,现在听到熟悉的案例,才知道原来这些细节稍不注意就会出问题。”参加培训的民警史海宽说,自从上次学习了“未及时扣押涉案财物导致纠纷”的案例后,他每次处理案件,都会第一时间把涉案物品登记入库,拍照留存。
四色预警:
把执法风险“消灭在萌芽”
“叮!您负责的李某行政罚款案件,距离缴纳期限还有1天,未收到缴纳记录,请及时督促,预警等级:黄色。”8月22日,内黄县公安局井店派出所民警王晓胜的手机上,收到一条执法预警信息。他立刻联系当事人李某,提醒其尽快缴纳罚款,避免因超期产生滞纳金。
这是法制大队研发的执法问题预警系统的日常工作场景。“以前靠人工盯着案件期限、涉案财物这些事,难免有疏忽的时候。现在系统像个‘智能管家’,提前预警,再也不用担心忘事了。”治安大队民警尚希琼说。
该系统实现了执法全要素预警,从接处警、受立案,到涉案财物管理、办案期限,再到处罚执行,每一个环节都在监控范围内。2025年以来,该系统已发出各类预警信息8000余条,所有预警事项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处理,执法问题发生率同比持续下降。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用智慧赋能执法,用服务贴近群众,让依法行政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为建设平安内黄、法治内黄贡献更多公安力量。”付永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