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牛思明 通讯员 王慧娓)汤河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两岸芳草萋萋,杨柳轻拂。9月1日,汤阴县退休教师刘峰站在汤河畔欣慰地说:“老百姓从近水到亲水,幸福感更高了。”
作为汤阴的“母亲河”,汤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曾因上游工业生产、水产养殖等影响,一度河水浑浊、漂浮物堆积。经过近年来的综合生态治理,如今这里碧水东流、风光宜人,成为市民亲近自然、休闲娱乐的城市生态廊道。
汤河治理是汤阴县做活“水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汤阴集中人力物力,重点对城区铁东路至中华路段约2.5公里的河道实施清淤截污、系统治理。工程以防洪为基础,统筹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深度融入地域山水资源和人文底蕴,通过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河湖管护与景观营造,推动城市从“近水”向“亲水”跃升。同时,依托生态补水,河道蓄水能力增强,河面拓宽、河水变清,整体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汤阴的河道治理不是单一防洪或治污。”安阳市生态环境局汤阴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与城市建设部门协同推进,最终目标是确保水安全、创建水景观、恢复水生态、挖掘水文化。”
据悉,汤阴县生态环境部门与城市建设部门于2022年5月共同启动水环境生态修复项目,融入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以水质净化与自然生态景观重建为核心,推进水环境治理、雨污分流等工程建设,去年6月,项目顺利完工,初步建成蓄排结合的水污染防治体系,实现了水资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