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宇 牛思明 文/图
8月29日上午,在位于汤阴县的河南安井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安井)的厂区内,一辆辆冷链物流车整齐排列,工人们正将一箱箱冷冻食品装车。这些印着“安井”字样的产品即将通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发往全国各地的大小商超,最终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上。在生产车间内,机械臂精准抓取冷冻原料,自动化包装线迅速完成封装,EDI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屏幕上实时跳动着产能、物流及订单数据——这幅智能化生产图景,正是企业锚定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生动缩影。
创新驱动
打造行业标杆
“通过‘销地产’模式,我们已经在多个省、市建立了生产基地,构建了覆盖全国的生产网络。”河南安井生产总监杨林波指着正在装货的冷链运输车说,“这些产品将在规定时间内被送往全国各地的销售终端,让消费者能够及时享受到高品质的冷冻食品。”
在企业的研发中心,148名研发人员正在实验室里忙碌着。技术人员仔细观察着仪器数据,记录着实验结果。这里每年投入1000余万元科研经费,已取得有效专利15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
“我们不仅要做产品,更要制定标准。”企业研发负责人拿起一份刚出炉的技术文件说。在全国大市场竞争中,标准与技术是核心话语权。河南安井始终将“建标准、强研发”作为破局关键:主导制定3项企业标准,深度参与《冷链物流统计指标体系》(GB/T 45442—2025)等2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的编制,让企业技术成果转化为行业共同遵循。这些标准的制定,不仅提升了企业自身的质量管控水平,更为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个维度
打破市场壁垒
“要在全国市场立足,就得打破地域、渠道、口味的三重壁垒。”杨林波的话道出了企业全国化布局的核心思路。
据了解,安井食品集团从四个维度系统推进全国市场布局。在物理维度,创新采用“销地产”模式,有效突破地域产能限制;在流通维度,建立起渗透广泛的销售网络;在产品维度,实施“大单品”与预制菜双轮驱动战略,成功将地方风味全国化;在行业维度,通过牵头制定品质标准、带动供应链协同发展,推动行业整体水平提升。
在企业成品仓库内,工人们操作着叉车,将产品整齐码放。仓库管理员指着不同品类的产品介绍:“我们的产品不只有火锅丸子,还有速冻米面制品、速冻预制菜品,我们致力于让更多特色美食走上全国消费者的餐桌,通过一系列先进的生产工艺,既最大程度保持了产品的新鲜程度,又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烹饪体验。”
产业链协同
带动集群发展
依托技术优势,河南安井以产业链协同带动区域产业升级。河南安井的行业影响力吸引了众多配套企业在汤阴聚集。源香食品、其亮食品等企业相继落户当地,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在河南安井厂区周边,包装企业、物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在汤阴构建起“龙头引领、集群发展”的食品制造生态。
一家配套企业的负责人表示:“我们选择在这里建厂,看中的就是河南安井的行业带动作用和稳定的订单需求。现在我们的产品可以直接供应给安井,减少了物流成本,提高了供货效率。”
持续的市场深耕与创新投入,换来了亮眼的发展成绩单。数字记录着企业的成长轨迹:2020年营收4.7亿元,2024年营收达15.45亿元,五年间营收增长228%,年均复合增长率超30%。纳税额从2020年的500.01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1.49亿元,增长近30倍,位列安阳市纳税排名第八位,连续五年获评“安阳市A级纳税信用企业”。
政企协力
优化营商环境
河南安井的稳健成长,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服务保障。汤阴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闫永伦表示,汤阴县推出“万人助万企”一码通办机制,打造线上企业问题收集总入口,构建全链条线上服务方式。截至目前,累计走访企业超2000家(次),解决企业问题58个。
今年年初以来,汤阴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召开多场惠企政策培训会,工信、科技、市场监管等部门负责人为14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详细解读最新政策,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
闫永伦表示,下一步,汤阴县将持续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高效解决企业反映问题,扎实推动产销对接、产融合作、产学研协同、用工保障及企业家恳谈会等助企惠企举措落地见效。充分发挥政企桥梁纽带作用,持续优化服务机制,切实提升助企服务效能,精准破解产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全力护航企业稳健发展。
站在智能化生产线前,杨林波透露了企业下一步规划:“我们将引进EDI、ERP、SRM以及DMS等先进数字化管理系统,推动智能制造与绿色生产双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线升级,进一步提升在食品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力。”
据悉,河南安井将持续扩大产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并继续优先招聘本地员工。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智能制造与绿色生产。下一步,企业将依托本地的资源优势与政策支持,以“破壁垒、强协同、谋创新”的姿态,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道路上,贡献河南安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