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宇 牛思明 文/图
8月21日,走进汤阴县任固镇岳北村的火龙果种植大棚,一股清甜的果香扑面而来。棚内,一条条粗壮的火龙果藤蔓沿着支架肆意攀爬,饱满鲜红的果实缀满枝头,宛如一个个悬挂的小灯笼,色泽鲜亮,格外惹人喜爱。眼下,该村大棚内的火龙果已正式进入丰收期,果农们穿梭在藤蔓间,有条不紊地忙着采摘、分拣、装箱,大棚内外一派繁忙又喜悦的丰收景象。
“我们总共种植了50余亩火龙果,分10个大棚培育,目前有4个品种,分别是软枝大红、以色列黄龙、台湾红水晶和金都一号。”正在棚内忙碌的种植户杨丽娟介绍。她特别提到,台湾红水晶火龙果的果肉呈半透明状,口感甜糯多汁,上市后很受精品水果店和大型商超的青睐;而种植规模最大的软枝大红,凭借皮薄、果肉软糯香甜的特点,也收获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今年42岁的杨丽娟此前从事个体经营,两年前转型投身火龙果种植行业。按照火龙果种植规律,明年她的果园将迎来盛果期,预计亩产在2500公斤左右。“传统印象里,火龙果多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南方的火龙果通常在七成熟时就采摘,再通过冷链运输到北方售卖。”杨丽娟说,本地大棚种植能让果子在枝头完全成熟后再采摘,从枝头到舌尖的距离大幅缩短,最大限度保证了果实的新鲜度和口感。
谈及“南果北种”的难点,杨丽娟表示,土壤酸碱度控制是关键。为攻克这一难题并保障果品质量,种植过程中全部使用羊粪、兔粪等有机肥,既改良了土壤,也让火龙果的口感更纯正。目前,她种植的火龙果主要销往鹤壁等周边地市,下一步计划开通线上销售渠道,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让更多人品尝到来自汤阴的优质火龙果。此外,她还在大棚外试种了少量甘蔗,并在部分火龙果大棚内套种凤梨。“凤梨根系深,火龙果根系稍浅,两者套种不会相互影响营养吸收,算是提前做的小实验,为后续产业发展积累经验。”杨丽娟说。
岳北村火龙果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和村“两委”的支持。近年来,任固镇项目办与岳北村村“两委”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路径。经过多方考察调研,综合考量气候、土壤及市场需求等因素,最终选定火龙果作为大棚种植的主打作物。相较于传统露天种植,大棚种植模式优势显著,既能精准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为火龙果生长创造适宜环境,又能有效抵御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确保果实品质可靠、产量稳定。
随着火龙果进入丰收期,每天都有大量新鲜果实从岳北村的大棚运出,发往周边的农贸市场、超市及水果专卖店,已形成了稳定的销售网络。“火龙果产业不仅让种植户实现了稳定增收,还带动了村里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岳北村党支部书记张振全说。
火龙果只是任固镇特色大棚种植的一个缩影。任固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马朝介绍,目前该镇已通过大棚种植模式培育了甜瓜、圣女果、辣椒等多种果蔬,形成了多元化的特色种植格局。下一步,任固镇将进一步整合资源,积极探索“种植+采摘+销售”一体化发展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让特色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引擎”,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