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健康养老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妙手祛疼痛 仁心护晚霞

——记市中医院疼痛科锦旗背后的温馨故事

王振兴为患者治疗

□本报记者 郭 凡 文/图

7月11日,记者走进市中医院疼痛科科室,只见一面崭新的锦旗悬挂于墙上,上面“医德高尚 医术精湛”的金色大字格外醒目。这面锦旗承载着一位退休乡村教师20余年来对健康的期盼,也见证了该院疼痛科精准诊疗与人文关怀的力量。它的背后,是一则医患之间信任理解并结下深厚情谊的温馨故事。

锦旗的赠予者是白发苍苍、和蔼可亲的退休乡村教师崔老师。在长达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为了守护乡村孩子们求知的渴望,他日复一日地在讲台上久站授课,在办公桌前伏案批改作业。这份浸透着责任与奉献的坚守,却让病痛悄悄缠上了身,顽固的头疼和腰痛像两只无形的手,死死攥住了崔老师的生活。

20多年来,崔老师一直在寻找解除痛苦的良方。他辗转于多家医院检查病因,但疼痛的根源始终未能得到明确诊断。各式各样的治疗或收效甚微,或只能短暂缓解,无法触及病根。长期的病痛不仅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甚至让他对安享晚年都失去了信心。

前不久,崔老师带着一丝希望走进了市中医院疼痛科。“我们深知他多年求医的艰辛与不易,也明白他身上背负着一位乡村教师默默奉献的印记。”市中医院疼痛科医生王振兴说,“通过细致入微的病史询问、详尽的体格检查以及针对性的影像学评估,我们团队抽丝剥茧,最终为崔老师找到了20余年的疼痛‘真凶’——颈源性头痛和腰椎小关节紊乱。这是他长期久站、伏案工作积累下的劳损性疾病,疼痛信号从颈部、腰部的特定结构发出,蔓延至头部和整个腰骶部区域。”

明确了病因,精准治疗就有了方向。针对崔老师复杂的病情,该科室采用了目前疼痛治疗中比较先进的超声引导下神经射频调控技术。王振兴介绍,这项技术有可视化、精准化与微创性等特点。在超声的实时引导下,医生可以将细小的射频针精准地送达支配疼痛区域的微小神经靶点处,通过可控的射频能量,温和地调节神经的功能,有效阻断疼痛信号的异常传递,同时最大程度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

在崔老师的积极配合下,整个治疗过程比较顺利,效果在术后也逐渐显现,困扰他20多年的头部剧痛和腰部沉重酸痛显著减轻。崔老师的眉头舒展开了,步履变得轻快起来,更重要的是,长期被疼痛压抑的心情也迎来了久违的阳光。“复诊时,他脸上洋溢的笑容和言语中流露出的轻松是对我们治疗技术和效果最真挚的肯定。”王振兴说。

“让我感动的不仅是疼痛的显著缓解,还有整个科室医护人员认真负责的态度。”崔老师说,“从耐心了解我的漫长病史到细致解释复杂的病情,再到治疗中和治疗后的关怀,我感受到的不仅是专业的治疗,更是发自内心的尊重、理解与温暖。于是,我决定送上这面承载着无限感激的锦旗。”

王振兴表示:“这面锦旗不仅是对我们在精准诊断和运用先进微创介入技术方面专业能力的认可,更是对我们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褒奖。我们将珍视这份信任,以医者仁心的责任与使命继续前行,为更多患者驱散疼痛的阴霾。”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