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俊英 侯沛丽
7月4日,位于内黄县田氏镇的安阳市开天调味品有限公司灌装车间内,自动化传送带正将一瓶瓶醋输送出来,工人神情专注地为醋瓶贴上标签,枯燥的流水作业做得一丝不苟;包装车间内,几名工人有序归拢,熟练装箱;展厅内各类调味品琳琅满目、整齐摆放,备受市场青睐。
这家1999年成立的调味品企业,历经20余年风雨,正蝶变为拥有现代化厂房、全自动化流水线生产设备、年产值8000多万元的企业。如今,该公司凭借5项认证和25项技术专利打造核心竞争力,产品覆盖全国各地。近年来,该公司先后荣获“爱心企业”“安阳市老字号”“安阳市文明单位”等称号,今年3月5日,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荣誉收入囊中。
“我们主要经营酿造食醋、酱油、蚝油、料酒、芝麻油等,现有349种单品。目前,一年能生产6000吨以上,其中,红枣发酵醋和杂粮醋作为公司的绿色食品,单品年产量均在150吨以上。”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左瑞琴向记者介绍自己的产品时,言语中透着自豪。
时间追溯到2014年,该公司根据当地红枣之乡的发展优势,对红枣发酵醋进行研发改良,使其实现工业化生产。
可是,自主研发谈何容易。“酿造过程需要多道工序,蒸、酵、熏、淋、晒五大工艺,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红枣发酵醋的口感。”左瑞琴说,该公司邀请广州研发团队,对加工机械和生产工艺提档升级,改造工艺,加大产品研发力度。
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就这样,反复调试,摸索了5年的时间,终于形成稳定的开天红枣发酵醋口感,并获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誉称号。
“我们还精选自己种植及定制的优质小米、黑米等酿造杂粮醋。红枣发酵醋和杂粮醋投入市场后,使公司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左瑞琴说。
在发展壮大的同时,该公司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向内黄县特殊教育学校捐款捐物价值5000元,助学支教1万元;为田氏商会捐助学款1万元;为学校捐赠课桌、凳子及办公用具价值1万元;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7人,带动贫困户11户,帮扶贫困人员24人,给予每人每年1200元的企业带动资金……
卢卫红就是受益者之一。当天,正在灌装车间忙碌的她笑着说:“在这里上班离家近,骑车只要5分钟,一个月能挣4000多块钱,挺好的!”
从最初只有两三种单品到现在的300多种单品,从注重企业自身发展到热心公益,该公司立足本土特色,融合创新匠心,不仅调出发展“好味道”,更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接下来,我们将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身份,继续加大在产品研发与市场开拓上的投入力度,让群众吃上更优质的调味品。”提到公司未来发展,左瑞琴满怀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