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
6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给我们提供了新时代民生建设“施工图”,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注入强大动力,带给更多人幸福期盼。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养老、教育、医疗等事关群众幸福,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近年来,我市围绕群众需求,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推出惠民政策的事例很多。“高效办成一件事”让“来回跑”变“一次办”;聚焦“一老一小”,让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从“有”到“优”。桩桩件件看似琐碎的“小事”,绘就了民生幸福底色。
民生政策,贵在聚焦。只有畅通渠道,广泛汇聚民意,才能真正了解群众需求。我市每年公开征集年度重点民生实事,相关部门听民声、解民忧,聚焦热点、难点问题,从小切口改善大民生。比如,进入夏季以来,为满足群众读书学习需求,市图书馆实行夏季延时开放,涉及多个公共区域,精准聚焦群众需求,精准供给公共文化服务,彰显了城市公共服务的温度。
民生政策,贵在落实。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让惠民政策直抵基层,托起百姓幸福生活,关键在落实。从“事后反馈”到“即时反馈”,再到“未诉先办”,我市通过技术赋能,不断提升反馈速度,群众需求得到快速回应,政府部门变“问题清单”为“改革清单”,让政策举措更加精准优化,实现民心所望、施政所向。
民生政策,贵在可感。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是衡量发展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尺。我市一些单位引入人工智能,让群众享受到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政府部门不断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让群众更加安心。同时,通过社会治理创新,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新路径、新方法的推出,让好政策传递出更加可感可知的温度,让群众收获更多幸福。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创新服务供给,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才能推动民生品质更有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