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安阳县(示范区)新闻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移风易俗 让文明之花绽放

——安阳县倡树文明殡葬新风侧记

□本报记者 李雪 通讯员 张凤军

“白事就餐提倡大锅菜、不唱大戏、不铺张浪费……”这是安阳县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的实施办法。3月20日,记者走进安阳县,为遏制在丧事中的封建迷信、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相互攀比等陈规陋习,该县充分利用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等节日在各乡镇进行宣传,宣讲厚养薄葬、从简治丧、低碳祭扫的文明新风。

加强组织领导 出台指导政策

安阳县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创建科工作人员坦言:“推进倡树文明殡葬新风工作,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促进乡风、村风、民风持续向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殡葬习俗中,厚葬之风盛行,攀比现象严重。一场葬礼动辄花费数万元,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更助长了奢靡之风。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这种畸形的殡葬文化扭曲了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认知。许多人将葬礼的排场与孝道挂钩,用物质消费来衡量情感表达,这实际上是对生命尊严的误解。

为不断增强广大群众参与倡树文明婚丧新风的自觉性、积极性,安阳县注重发挥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制定《安阳县红白事操办参考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倡导丧事简办、文明节俭,抵制陋俗等。各村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完善组织章程和各项制度,着力规范丧事礼仪和操办规模,统一最高消费,限制大操大办和盲目攀比等陋习。

注重宣传引导 转变传统观念

为让殡葬移风易俗政策深入人心,辛村镇采用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多元化宣传模式。在线上,充分利用云上安阳县APP、微信群等社交平台的传播优势,发布涵盖殡葬改革的政策解读、文明殡葬的理念倡导以及成功案例分享等信息。同时,联合郝伍级村村干部、退休老教师、医务工作者精心制作并推送的《移风易俗 时代之光》主题短视频,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文明殡葬的好处和意义,在全镇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线下,该镇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各村发放宣传资料,详细介绍殡葬改革政策和文明殡葬方式。

此外,在全镇主要街道、路口以及43个村的显著位置张贴《厚养薄葬 移风易俗》倡议书,时刻提醒过往群众。同时运用村内宣传栏、广播进行宣传,确保宣传信息在全镇各个角落都能被群众看到和听到,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为殡葬移风易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坚持解放思想 倡导文明新风

在高庄镇胡官屯村,记者看到该村村委会门口的墙上张贴着一张《倡导移风易俗 弘扬文明新风》的倡议书,十分醒目,上面写着该村红白理事会组成人员名单和村民办红事标准和白事标准。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庆伟介绍:“我们村建设了村民公墓,去世村民统一进行火化后使用骨灰盒进行下葬,墓地由原来的一代墓地改为现在的三代墓地,大大减少了用地面积。”

村民黄女士的叔叔去年刚刚去世,比起之前的高额办丧费用,她叔叔去世只花费了七八千元。她介绍:“以前白事请个戏班都得好几千,现在村里有了红白理事会,村里办白事有了统一标准,比之前节省了很多钱。”

“移风易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持续的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相信文明殡葬的理念必将深入人心,成为社会新风尚。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更是对生命的礼赞,是文明进步的体现。让我们携手共建文明殡葬新风,让生命在文明中绽放光彩。”安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冯玉纯说。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