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蕴真 通讯员 张桢睿 崔莫浛
日前,白璧镇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了“送文艺·走基层”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将精彩的戏曲表演送到群众家门口。
演出现场,老戏迷们围坐在电子屏前低声交流,青年文艺爱好者则专注地记录着演员的唱腔身段,不同年龄的观众在戏曲艺术中找到了共鸣。
“电子屏上滚动的工尺谱,看着真得劲儿!”68岁的戏迷张大爷指着舞台侧屏说,“我们这辈人年轻时都是靠班主口传心授,现在年轻人对着屏幕就能学板眼,老玩意儿搭上新科技,中!”在舞台一侧的伴奏区,板胡演奏者随着剧情起伏调整弓弦力度,司鼓老艺人以精准的节奏掌控全场,传统乐器与现代电子屏的辉映,展现出传统文化的时代新貌。
当经典唱段响起时,不少老人情不自禁地打着节拍跟唱,年轻人则举起手机记录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据了解,本次活动以传统戏曲为载体,巧妙融入移风易俗宣传内容,志愿者还在演出前通过发放倡议书、开展主题宣讲等方式,向群众传递文明新风,让文化惠民与文明培育相得益彰。
活动特别设置了“戏曲+文明”互动环节。原创小戏通过生活化的剧情,将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现实问题搬上舞台,演员们用接地气的方言和幽默的表演,让移风易俗理念润物无声。现场还穿插有奖问答,主持人结合豫剧经典剧目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众在抢答“包公戏中的廉政思想”“杨家将的家国情怀”等问题时,深化了对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理解。
作为安阳县文化惠民工程的缩影,本次演出延续了“订单式服务”特色。白璧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提前通过村级文化协管员收集群众点戏需求,既有传统剧目,也有反映乡村振兴的现代小戏。活动现场同步开展剪纸体验、惠民政策咨询等,实现“文化大篷车,服务一站式”。
据悉,该镇今年已组建多支“文艺轻骑兵”,通过“百姓舞台周周演”“非遗进校园”等形式,让文化服务从“政府端菜”转向“群众点单”。
放眼安阳县,这样的文化浸润场景已成常态。安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新实施“一镇一品”文艺走基层工程,依托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若干支村级文艺团队,开展了多场文艺表演,有戏曲、广场舞、秧歌等,将文艺作品里的家国大义、市井温情、乡愁记忆化作流动的文化课堂,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传播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传统戏曲搭台、时代精神唱戏”的服务模式正推动着文明新风吹遍安阳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