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政务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小改变带来大文明

——看我市民政部门如何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

□本报记者 李婧瑜

近年来,我市民政部门通过政策保障、选树标杆、宣传引领等措施,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婚俗改革工作,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内容标准化、具体化,推动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向纵深发展,以风俗小改变实现乡村文明大提升,全市在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

政策夯基立标准

我市研究出台《关于在全市建立村(居)红白理事会的指导意见》《安阳市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培育健康婚丧礼俗的通知》《婚嫁“新事新办好家庭”选树活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基层遏制大操大办、促进移风易俗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进一步做好婚丧习俗改革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了红白事操办标准,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具有鲜明指导作用的红白事办理“红白六条”,主要内容有喜宴每桌菜品不超过16个,每桌成本控制在500元以内;白事宴席提倡“大锅菜”“一碗端”,用烟每盒不超过15元,用酒每瓶不超过60元。彩礼总数上限不超过3万元,治丧费用上限不超过2万元,非亲属人情礼不超过200元等。将“红白六条”的内容及要求写入红白理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章程中,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制度,确保移风易俗工作有章可循。

婚俗试点树标杆

“2021年,内黄县、龙安区被省民政厅确定为河南省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后,两地充分发挥实验区作用,突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风带家风,以家风淳民风,在辖区婚俗改革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市全面推动婚俗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2024年,内黄县、龙安区顺利通过省民政厅改革成果验收并获得好评。”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

内黄县通过聚焦党员示范作用,建立了石盘屯乡、井店镇两个示范点,以《告村民书》等形式积极倡导开展移风易俗,从党支部书记做起,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党员干部带动下,通过典型示范、说服教育等形式充分带动群众执行。

在龙安区,民政部门积极推行“百村百倡”活动,组织专业的宣传队,深入辖区各村庄利用村民大会、广播、宣传栏等多种途径,广泛开展宣传引导活动,促进村民树立健康向上的婚俗观念。通过举办专项倡导活动,在宣传过程中注重运用本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实际案例,让村民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宣传引导促融合

如今,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在我市不少乡村的年轻人心中已经形成共识,通过民政系统的各种宣传倡导,更多老年人也在慢慢接受了这些风俗上的小改变,群众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市民政局协同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村(居)委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在春、秋两季和清明、七夕等重要节日集中广泛开展文明婚俗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婚丧习俗改革的社会氛围愈发浓厚。把婚姻登记机构作为教育新婚青年破除陈规陋习、争做婚事新办模范的前沿阵地,目前全市已建立了9个婚姻家庭辅导室,6个结婚登记颁证大厅,1个集婚姻登记、婚恋文化、喜庆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婚姻服务中心,积极引导新婚青年抵制高额彩礼、奢华婚礼,树立健康文明的婚俗新风。

与此同时,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婚嫁“新事新办好家庭”选树活动和集体婚礼活动,举办文明婚恋知识大讲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培育、选树、宣传拒绝彩礼、婚事新办的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树立婚恋新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