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晓凤
“太震撼了,感觉亲眼见证了历史的重逢!”3月9日,殷墟博物馆“王入大邑商——天津博物馆藏武丁卜辞探亲展”展厅内,游客发出阵阵惊叹。
2月26日,36片武丁时期甲骨珍品跨越500多公里的距离,百余年来首次“返乡”,搭建起天津与安阳之间的文化桥梁。
而这并非我市与天津的首次联动。今年年初,我市的文创餐饮品牌“子飨鬯咖”走出“家门”,落户津门胜地五大道花园老街,向天津市民及游客“解锁”汉字起源的密码。
从36片甲骨的“回乡”探亲到文创餐饮的跨城落户,安阳文旅正以独特的方式服务我市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开启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到中国旅游必到殷墟参观,看中华文化必看甲骨文字。近年,我市着力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中原文旅新名片,按照“更聚焦、更市场、更具体”的发展思路,高质量实施了一系列标志性文化旅游项目。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博物馆、红旗渠景区等成为安阳旅游的代名词和主力军。安阳古城、滑县道口古镇、林州市石板岩镇等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仓巷街、西大街、县前街、殷墟考古文旅小镇、北门里等高品质夜间经济载体点亮了安阳的“夜经济”。
一个个文旅好项目,让安阳文化有说头,更有看头。与此同时,我市不断培育壮大文旅市场能级规模,设计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建设非遗工坊24家,新增三星级宾馆6家,新增“红旗渠人家”精品民宿37家。围绕“有文化 必安阳”“安阳:越‘夜’越精彩”,我市突出做好“文化”“夜游”两篇大文章;持续擦亮研学旅行目的地标杆城市品牌,发布3项研学旅行安阳市地方标准,先后5次推出42条精品研学旅游线路,研学游客突破230万人次,省外来安研学人数占比超60%。
文旅产业的核心是产品和服务,是城市与游客、真诚与信任的双向奔赴。为此,我市大力开展“畅行、美味、文创、美宿、乐游、演艺、入境游”旅游要素提升行动。我市加快建设旅游景区及周边停车场,新建、改建停车场16处,新增停车位4.2万个;建成“安阳文旅”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实现“一部手机游安阳”;推出安阳平席、林州“林虑菜”、汤阴“三圣宴”等特色品牌;推进在建宾馆(民宿)建设和涉外酒店改造,民宿总数突破1000家;紧抓过境免签政策利好,高位推进入境游工作,实现文旅场所外币兑换服务全覆盖。我市高效受理解决各类旅游投诉纠纷617件,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
文化“走出去”,游客“请进来”。我市积极开展文旅宣传推介活动,与各地市文化旅游部门、香港政商界等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开通了东北、云南、韩国等国内外旅游专列和包机。加强区域文旅协作发展,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山河四省”等地互动互游,与濮阳、漯河构建“文字之旅”文旅联盟,与邯郸、长治发布互惠互游精品旅游线路,达成系列合作协议。
体育搭台,文旅唱戏。我市围绕省运会筹备,着力开发体育市场,不断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安阳航空运动公园、甲骨文体育公园、安阳县邺城大道体育公园、高新区体育公园、汤阴县全民健身综合馆等一系列全民健身工程立项建设。高标准承办中学生田径锦标赛、游泳冠军赛、篮球锦标赛等省级赛事活动。成功承办河南省全民健身工作交流观摩活动,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组织第十五届林虑山国际滑翔伞公开赛、“洲俱杯”四国职业篮球冠军赛、“匠心众运”全国航海模型文化系列赛事(安阳站)等各类体育赛事活动307场(次),参与群众14万余人。
强化依法行政,维护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我市积极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执法工作,减少对企业检查次数。全面梳理维护监管对象主体台账,开展“风险+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工作。严格落实“四张清单”制度,进一步巩固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引导企业规范发展。在执法监督方面,持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加强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效能和依法行政水平,保障文化旅游市场开放透明、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