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邺风 上一版   
上一篇

春节的色彩

□白杨

2025年的春节不同寻常,因为这是春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我们过的第一个“非遗版”春节。

今年的春节具有全球色彩。春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之一,甲骨卜辞就有关于春节的记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春节不是某一天,而是一个较长的时段。过春节也叫过年,民间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居于核心地位的,大约要数除夕到农历正月初五这六天的时间。为了迎接这六天,人们杀年猪、扫房子、买新衣、贴春联,煎烧烹炸备年货,喜气洋洋过大年。一年当中,春节这个节日最受人们重视,离家再远也要赶回来团圆,彰显着中华民族重亲情人伦的传统美德。去年12月春节申遗成功,春节得到全球的认同和推广。我有一个忘年交老朋友,是北京语言大学的一位教授,年纪大了到多伦多与女儿同住。他告诉我,多伦多不仅华人过年,许多外国人也一起过年,因为中国的春节,实在太有亲和力了。这次申遗成功,不仅仅是在形式上得到认证。借此契机,世界人民可以更直观、全面地了解春节,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也可以进行更深层次跨文化、跨区域的对话与融合,进一步弘扬春节的精神内核和文化使命,进而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春节总有“新”色彩。“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岁末年初,万象更新,新春佳节预示着新的一年到处都是新的,就连从兜里掏出的钞票都是新的。可不是嘛,如今很多人买东西用手机扫码支付,快捷方便,少了找零的麻烦。过年却要备一些新钱,一来沾沾新钱的喜气,那份手感都让人舒坦;二来孝敬老人、关爱晚辈,花花绿绿的,也让人高兴。小时候盼过年,盼的大概就是那身新衣服和压岁钱。我还清楚记得,农历正月初一醒来,往日的旧衣服不见了,身边是簇新的衣服。一骨碌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掏口袋里的压岁钱:一张紫色的五角、两张绿色的两角和一张棕色的一角,嘎嘎新。口袋里的压岁钱虚虚地对折着,我立即抚平,不愿看到崭新的钱上有折痕。新钱可以买糖果、鞭炮,买回来的是无穷的乐趣。如今的人直接用微信发红包。我常想,少了仪式感的红包,还是红包吗?

春节最常见的色彩,我想至少有两种。一种是红色。这些年,在咱们安阳,春节前夕,路灯杆都挂上了红灯笼、中国结。夜幕时分,温暖人心的红灯笼、中国结亮起来,让你一下子置身一望无际的火红的长河,配上鳞次栉比高楼上的装饰灯,绚丽多彩。每个单位、小区门口都要悬挂几盏大红灯笼,一直挂到过了元宵节才肯摘下来。我们这个民族喜欢红色,热情奔放、喜庆吉祥,寓意着幸福美满、繁盛永昌。红色,以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我们浑身都是力量。一种是白色。那是大自然的馈赠,洋洋洒洒,银装素裹,一场大雪为人间换了一个新天地。小时候,下雪天是孩子们的最爱,打雪仗、堆雪人,小脸小手冻得通红,也毫不在乎。

春节之“新”还在于新面貌、新精神。守岁祈福,守的是新岁,祈的是新福。春节期间,人们走亲访友,互相拜年,祝愿人寿年丰,新年行好运。人们总是赋予春节以全新的含义,似乎新年不新不足以表达内心的喜悦。毕竟春节是“百节之首”,是一年的开端,因为有了这个点,时间才显示出轮廓和概念,变得可以感知。有了可以掰着指头数的日子,人们才有了念想和希望,一年的计划和干劲由此生成,一年的拼搏和期许就蕴含在此后的每一天中,拼尽全力、不肯懈怠、愈挫愈勇、百折不回,这也许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傲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奥秘所在吧!

从春节开始,寄予希望,充满生机,循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春华秋实,收获硕果。总而言之,无论以哪种方式过年,春节都是印刻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记忆和情感根脉,都凝结着人们对团圆的渴望,对亲情的珍惜和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