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政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风劲帆满图新志 砥砺奋进正当时

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召开

本报讯 (记者 黄亚楠)从社会保障到人才人事,从就业创业到劳动关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与民生冷暖、发展大局息息相关。1月21日,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召开,全面总结2024年工作,深入分析形势,研究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

回眸过去的一年,全市人社部门统筹稳就业、强技能、促增收、防风险,人社领域改革多点突破、压茬拓展,为民服务水平持续,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2024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32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39亿元,发放量全省排名第三,扶持个人创业4170人,带动18366人就业;引进各类人才4万余人,“洹泉涌流”入库人才3546人。人社部门全年走访安阳比亚迪等重点企业2736次,解决企业实际难题161个;全年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386场。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分别达130.12万人、52万人、59.07万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617.87万人。

人社工作一头事关民生,一头联系发展。今年,我市人社工作将如何干?

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推动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用好用足稳岗返还等政策工具,全力支持市场主体减负稳岗。推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坚持市场就业和政府兜底并重;聚焦就业困难群体,强化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系统推进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就业服务站建设,持续提高就业服务保障能力。

推进社保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增强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可及性、安全性、便捷性和规范性。确保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平稳实施;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职业年金制度。实施高质量参保行动;落实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合理调整机制。强化基金监管,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养老钱”。持续深化退休办理“一件事”、居民服务“一卡通”提升服务质效。加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

深化产才融合,为强市建设配强人力支撑。优化人才创新发展生态,提升招才引智质效,促进人才链同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引进各类人才1万人以上。深化“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突出青年技能人才培育,着力推动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强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分类评价方式,深化职称评审“放管服”改革。积极拓展市场化就业渠道,加强规上企业培育,加强引导、支持,加快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和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宏观指导调控,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持续推进促进城镇居民增收。着力纠治超时加班、就业歧视、非法职介等突出违法问题,强化欠薪失信联合惩戒,坚决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开展基层调解组织建设专项行动,加强争议源头治理,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质效。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质效,持续推进欠薪治理。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程晓东表示,全市人社部门将认真落实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人社工作会议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优服务、惠民生、促发展、争出彩,持续稳就业、强技能、促增收、防风险,大力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干字当头、奋发作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圆满收官“十四五”,谋篇开局“十五五”,奋力开创安阳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会议在全市人社系统干部职工中引发积极响应。“我们将坚持深学广鉴、守正创新,坚定走好产才融合发展之路,聚焦产业发展,进一步做好‘人才引育、平台建设、生态营造’,为强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科长刘峰说。市社会保险中心办公室主任郭云亮表示:“我们将以今天会议为指引,认真谋划,稳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做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病残津贴、工伤医疗异地联网结算和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等重要改革的平稳实施,落实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合理调整机制,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