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申昕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
一直以来,市纪委监委坚持挺纪在前,抓早抓小,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优良作风推动高质量发展。
前移监督端口
2024年9月,一面写着“尽心竭力办实事 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锦旗被送到了市纪委监委机关,家住汤阴县的张先生高兴地说:“感谢市纪委监委帮助我申请廉租房,‘办不成事’监督窗口真能办成事儿!”
在此之前,张先生在申请廉租房核查信息时,被告知不符合条件。经查询发现,其身份证件在未被告知的情况下被一家商贸公司冒用登记,必须先注销被冒用的身份信息才能申请,然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却屡屡碰壁。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张先生来到市政务服务大厅“办不成事”监督窗口反映问题。市纪委监委迅速组织专班分析研判,张先生的麻烦事儿得到了有效解决。
在市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办不成事”监督窗口,创建“监督前置”工作机制是市纪委监委纠“四风”树新风的创新举措,以此为切口,压实相关部门主体责任,治理影响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效能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2024年以来,市纪委监委解决“中梗阻”事项400余个,查处不作为、乱作为问题39人。
靶向纠治问题
违规吃喝问题是“舌尖上的腐败”“酒杯中的奢靡”。
2024年7月,市纪委监委公开发布关于受理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违规吃喝问题线索的公告,在全市开展违规吃喝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坚持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狠刹吃喝歪风,促进全市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转变作风,持续优化全市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聚焦“三公经费”超支吃喝、吃喝费用摊派下级等9方面排查重点,全市各单位开展自查自纠,对长期“签单”、“挂账”吃喝、虚假名义报销餐费等问题开展起底排查。
紧盯重要时间节点,以机关食堂、酒店餐馆、农家乐等场所为重点,采取暗查暗访、查阅账册发票等方式,深挖党员干部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搞“小圈子”组团吃喝、超标准或超范围吃喝等问题,露头就打、快查快办。
坚持严的基调,突出经常抓、抓经常,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412起,处理处分578人;深化运用大数据监督,查处“吃空饷”和违规经商问题664人;健全完善“一节点一专题”监督检查、通报曝光工作机制,点名道姓通报“四风”问题31起46人,串点成线推动作风建设持续向好。
风腐同查同治
不正之风和腐败互为表里、同根同源。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酒驾醉驾背后,隐藏着风腐问题。
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公安局建立《安阳市纪检监察机关与公安机关查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酒驾醉驾问题协作配合工作机制》,聚焦“为什么喝”“和谁喝”“在哪里喝”“谁买单”等关键点开展整治,深挖彻查酒驾醉驾背后的违规吃喝、请托办事、权钱交易等问题,持续深化风腐一体纠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林州市横水镇政府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牛某饮酒驾驶问题;安阳市生态环境局殷都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中心九级职员梁某醉酒驾驶问题……”元旦前夕,市纪委监委公开通报3起党员干部、公职人员酒驾醉驾典型问题。
自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计查处涉酒驾醉驾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949人,党纪政务处分842人,组织处理5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