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萍
记得当老师的时候,一次,按照市教研室送课下乡的安排到林州送课。林州的老师积极性特别高,早早就到了礼堂。那个礼堂有两层,从台上望去,楼上楼下人头攒动,黑压压一大片,上课的学生是林州一所小学的,对于这种情况,孩子们十分紧张。有的说,老师,我害怕;有的说,老师,我的心跳得可快了。有的什么也没说,但是呼吸特别急促。此时,若说不要紧张,不用害怕,恐怕也是难以奏效的。
怎么办?如果把这种紧张和拘谨带到课堂上,是不利于他们投入学习的。于是,等学生一坐下,我就装作特别紧张的样子,向他们求助说:“今天,台下坐着这么多位老师听课,赵老师特别紧张。你们能帮我消除紧张的情绪吗?”孩子们愣了愣神儿,思考了几秒,纷纷举手要帮助我。有的说,我想为您唱首歌,让您不再紧张;有的说,林州的红旗渠特别美,我愿意当您的小向导;有的说,我愿意做您的朋友……大家都在想办法帮我缓解紧张情绪。
听着孩子们真诚而又朴实的话语,我非常感动,连声道谢。台下的老师们也被感染了,整个会场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很轻松、很和谐。孩子们的紧张感也早已烟消云散,他们的注意力已经全在我身上了,都在想方设法帮助我。因为,他们感受到,在老师的心里,他们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件事上,我正是运用了注意力转移法,将学生的紧张情绪“转移”到了自己身上。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说一位记者在游览风景区时,偶遇朋友带着4岁的女儿一起爬山。女孩儿的妈妈担心孩子年龄小,爬不了那么高的山。这位记者便有意在女孩儿面前表露自己的困难:“山这么高,我快走不动了。”于是,小女孩拉着记者的手说:“别怕,有我呢,我会拉着你的。”俨然一个小大人儿。成人有意寻求帮助,激发出了小女孩身上的力量,使她感受到自己是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是被人需要的,因而变得非常自信而有责任感。
被称赞、被重视、被支持等许多因素都是儿童成长的助力。反之,被否定、被轻视、被忽视等许多因素则是儿童成长的阻力,或者说是一种破坏力。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的。有了这样的认识,老师在教学中就不会去宣扬个人的权威,而会真诚地、平等地对待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家长就不会包办代替孩子的一切,不会专制、武断地处理事情,而是会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
让孩子觉得自己是重要的,有助于孩子自信心和责任感的形成,有助于让孩子形成一种积极的自我概念,从而自我悦纳,形成乐观自信的良好心理。
(作者单位:北关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