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小计量”托起“大民生”

——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计量检定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张武杰

“咱的计量检定工作真是太给力了!加班加点、错峰服务,一点也没影响我们正常营业。”“检定人员认真负责,严查缺斤短两,算是给我们老百姓吃下了定心丸……”这是11月19日,记者在李家庄农贸市场走访时听到的话语。这些称赞,代表了众多群众和商户的心声,也是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计量检定工作真抓实干的一个缩影。

截至10月31日,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完成了文峰区、北关区、龙安区、殷都区、高新区5个区的电子计价秤检定工作,检定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近6倍;城区电子计价秤检定率实现新突破,首次达到90%……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该中心上下一心、办好群众身边“关键小事”的生动体现。

科学谋划 精准施策

电子计价秤作为贸易结算的重要计量器具,其准确性关乎市场公平与消费者权益。今年以来,为落实省纪委监委和市场监管总局的决策部署,规范市场计量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了电子计价秤专项整治行动。做好电子计价秤的周期检定工作是确保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作为全市唯一的市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承担着文峰区、北关区、龙安区、殷都区、高新区、安阳县6个区(县)的电子计价秤检定工作。各区(县)个体工商户众多,每个区(县)又有多家农贸市场和众多的沿街摊位,商户众多且分布广泛,同时电子计价秤的品牌、型号繁杂,这些都给检定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

该中心领导带头,党总支书记、主任杜奇,副主任杜静娴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召开讨论会,深入分析了全市的市场布局、商户分布以及电子计价秤的使用特点,制订了详细的检定计划,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差异,合理分配资源,确保每个角落都能得到充分关注。对于电子计价秤使用密集的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重点区域,该中心制订了专项检定计划,优先安排、重点保障,确保这些交易频繁的场所能够及时完成检定,最大限度减少对正常经营的影响。

该中心还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商户的经营时间特点,对于早市、夜市等特殊经营模式的商户,调整了检定人员的工作时间,采取错峰检定方式,确保不遗漏任何一台需要检定的电子计价秤。检定人员科学统筹,使整个检定工作有条不紊进行,为我市强化民生计量监管工作、办好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提供了强有力的计量技术支撑。

多措并举 提升效率

电子计价秤的检定由该中心力学室负责。力学室承担着电子计价秤、天平、砝码、电子汽车衡、测力仪器等多项业务、多种计量器具和设备的检定工作,人员年龄结构不均匀,年轻力量较为薄弱,无法满足激增的电子计价秤检定工作量的需求。

为了应对激增的检定工作量,该中心在原有人员和设备基础上,从其他科室增派检定人员,经过短期有针对性的培训后迅速投入检定工作。他们与原有的检定团队相互配合,形成了高效的工作小组,极大地提高了检定速度,同时增派年轻力量深入任务较重的安阳县各乡镇进行现场检定,保证检定工作高效开展。

该中心购置了一批铅封螺丝、手电钻等工具,方便商户进行电子计价秤维修。为解决商户送检距离较远以及送检困难等问题,该中心积极协调属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北关区、龙安区、殷都区、安阳县等电子计价秤使用集中点或农贸市场设立临时检定点,并为每个检定点配备了专业人员和设备。

“我们还建立了数据台账。”该中心负责同志介绍,“一方面在现场检定合格后粘贴合格标志,另一方面进入业务管理系统打印合格证书,并为每个个体工商户、每台电子计价秤建立数据台账,确保准确可追溯。”

此次电子计价秤的专项检定工作,不仅是该中心服务民生的一个缩影,也是该中心应对激增任务的一次“大考”。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汲取先进工作经验和做法,落实‘智慧惠民’举措,完善电子证书的扫码、打印和下载等功能,着力提升检验检测技术能力,持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建立长效便民服务机制,做好市场监管工作的技术保障,以‘务实、创新、精准、高效’的服务宗旨和一流的技术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