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蕴真
辛村镇北贤孝村建好、用好人大代表联络室,激活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做深做实代表履职文章,让人大代表联络室成为社情民意“收集室”、为民办事的“连心室”。
“咱们村的公交车通了,但是刮风下雨的时候等车连个避雨的地方都没有。要是能建个候车亭就好了。”8月21日,在北贤孝村人大代表联络室召开的民情民意恳谈会上,村民张大爷说道。
参加会议的人大代表、老党员、老干部和村“两委”干部,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会商、讨论,并拿出了解决方案。9月8日,该村建起了候车亭,成为群众的温馨港湾。
不久前,该村人大代表联络室常驻人大代表张青红在走访该村时发现村内雨污管网老旧,贤惠街东段排水不畅,并且有路口积水严重,影响了村民出行。张青红经过现场调研并多方问询了解后,向村委会提出了解决贤惠街东段排水问题的建议。
北贤孝村村“两委”对此高度重视,邀请专业人员进行了评估,目前该问题已有了设计施工方案,预计12月底处理到位。
翻开存放在代表联络室内的日志本,清晰记录着代表们为选民办的一件件实事:解决北贤孝中心小学门口交通秩序问题、西广场便民健身器材问题……2024年以来,该村通过每周三组织召开民情民意恳谈会和人大代表走访联系选民等,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13件。
“群众身边的‘小事’,就是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大事,更是我们北贤孝村村‘两委’班子的头等大事。”北贤孝村党支部书记王太平说。
近年来,辛村镇人大主席团不断优化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坚持镇、村两级联动,在建好管好用好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基础上,又在北贤孝等5个村设立了人大代表联络室,为全镇112名各级人大代表搭建了多元灵活的履职平台,提升了人大代表的履职水平,增强了人大代表的履职实效,代表联络站室成为“零距离”联系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让“小平台”发挥“大作用”,使“站室常用、代表常来、实事常办”成为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