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蕴真 文/图
“比亚迪公司周边配套设施严重滞后,员工上班停车、日常购物、餐饮等基本需求得不到保证。如何规划建设瓦店工业园区的餐饮、购物、停车等配套设施?何时能实施到位?”
“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是政府相关部门到企业检查太频繁。怎样落实多部门联合抽查制度要求?如何做到联合检查,以减少入企检查次数?”
“重复频繁要求企业上报各种数据,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困扰。如何减轻企业负担,解决企业重复频繁报送各种数据的问题?”
“政务服务大厅应如何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简化高频事项办理流程以及加大电子政务宣传力度,从而提高办事效率?”
10月31日上午,在安阳县人大常委会召开的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会议上,7名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县人大代表向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城乡规划中心等14个单位负责人进行询问,通过持续监督,切实解决当前营商环境中的痛点与难点,进一步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要优化营商环境,必须找到痛点、堵点、难点。为组织好这次专题询问会议,县人大常委会成立了调研组,奔着堵点去,跟着问题走,迎着难题上,到乡镇、进村组、入企业,与基层干部、企业负责人、人大代表和个体工商户进行面对面座谈,了解企业负责人、基层干部、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收集到的问题涉及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政务服务、法治建设等多个方面。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发现问题是前提,直面问题是态度,解决问题是关键。
“针对企业反映检查频繁的问题,我们将通过部门联合‘双随机’检查、信用风险分类监管等方式,尽量减少抽查频次,减轻经营主体的迎检负担。同时提供线上线下申请和自主审批机办理的方式,多渠道开放市场准入机制;做好经营主体的年报宣传、指导工作,帮助经营主体开展信用修复工作;践行‘721’工作法,推动柔性执法,将执法与普法教育相结合;开展‘惠企纾困’专项行动,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助力安阳县经济健康发展。”
“为解决企业重复报送数据的问题,一是各部门梳理企业定期上报的数据,实行清单化管理,避免部门、科室之间就同一数据,重复上报、频繁上报;二是统计、税务、工信、科技等职能部门要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共享企业数据;三是充分发挥政务服务平台的作用,各部门要及时将企业提供的数据信息上传共享。”
…………
提问、回答,追问、补充……在3个小时的专题询问会议上,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县人大代表的询问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直指要害、辣味十足,各单位负责人直面问题、坦诚应询、提出对策、作出承诺。在一问一答之间,问出了人大监督的权威,答出了政府的责任与担当。
会议还听取了县政府关于2021年至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问题整改情况报告以及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关于2023年以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对相关部门整改情况进行了满意度测评,现场公布了测评结果。
专题询问是人大监督的有效形式,也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是促进“一府一委两院”改进作风、优化服务、提升效能的有效载体。安阳县人大常委会开展的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情况摸得透、问题找得准、建议提得实,是促进各部门审视自身工作、查找问题不足、明确努力方向的重要契机。
2021年至今,安阳县人大常委会已连续开展四年,举行了4次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会议。据2021年至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问题整改情况报告显示:2021年至2022年需要整改的6个问题,已整改4个,正在推进2个;2023年需要整改的问题17个,已整改12个,正在推进5个。通过持续询问,促进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核心竞争力,发展比拼的就是营商环境。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紧迫性,以营商环境提升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拿出硬招实招尽快补齐短板,为赢得竞争新优势奠定坚实基础。要紧盯问题抓整改,全力推动营商环境大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安阳县委副书记、县长、示范区管委会主任马卫强调。
专题询问始于“问”,不止于“答”。安阳县人大常委会将对这次专题询问的问题采取工作视察、“回头看”等方式进行跟踪监督,适时听取被询问单位整改情况的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县人大常委会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督促询问问题真正得到解决,工作得到切实加强,让专题询问成为推动安阳县营商环境再优化的有效措施。”安阳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李红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