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政务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守护亲情 传承孝道(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

——记“孝善之家”朱振海家庭

□本报记者 李婧瑜

朱振海,安阳县高庄镇朱家营村人,一位平凡而又普通的村民,他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成为远近闻名的“孝善之家”。

在朱家营村,大家对朱振海的评价就是守信用、敢担当,对家里老人特别好。在家里,朱振海用爱扮演好每一个角色:作为儿子,他关心父母,孝顺老人;作为丈夫,他爱护妻子,与妻子相互关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从不为小事争吵;作为父亲,他以身作则,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培养孩子勤俭自强的好品质。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朱振海总说:“孝敬父母就是让父母吃住无忧、心情愉悦,家里兄弟姐妹团结,互帮互助、共同富裕,父母生病时,全身心地照顾父母。”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深知姊妹4个都是父母心中的宝,只有兄弟姐妹团结,父母才能开心快乐。多年来,无论兄弟姐妹谁有困难,朱振海都会叫上4个家庭坐在一块儿商讨解决,为的就是不让父母发愁。这种贴心的孝顺,才是真的孝顺。

从朱振海结婚那一天起,父母便跟随他一起生活。27年来,夫妻二人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有一次在饭桌上,父亲无意间提起周围邻居家都盖了新房子,说了一句“住上新房子,就算吃得不好,心里也舒服”。

老父亲的一句闲话让朱振海久久不能平静。他扒掉了旧房,翻盖了宽敞明亮的4层楼房,并将房子收拾得整洁温馨。“俺儿盖的新房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屋里还有卫生间,住着可方便了。房前屋后还能种蔬菜和花草,住着得劲儿。”住上心仪的新房后,朱振海的父母逢人就夸。他们开心,朱振海也跟着高兴。

2019年,朱振海的父亲生了一场大病,走路变得异常困难,他就带着父亲四处求医治病。手术费需要几十万元,他二话没说就拿出所有积蓄为老人看病。在父亲住院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朱振海全程陪护。经过他的精心照料,老人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全家人都特别高兴。在这期间,朱振海瘦了很多,可他觉得只要父亲的病治好了再累也值得。

“朱振海是俺村有名的大孝子!”街坊邻居总这么夸他。面对大家的夸赞,他淡淡地说:“尊敬老人、关爱亲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照顾自己的父母天经地义。有父母的日子,无论去哪儿,回家都有个盼头,在外工作忙碌,可心里踏实又幸福。”他的话简单朴实,体现的却是人世间最美的挚爱亲情。朱振海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坚强勤劳的良好品格,传承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以自身的正能量引领着乡风文明。

除了照顾好自己的小家,团结邻里也是朱振海常挂在嘴边的话。平时村里谁有困难,他总是主动帮忙。逢年过节,他还会组织街坊邻居在村子里挂彩灯,闪烁的彩灯让整个村庄充满年味儿。朱振海家多次被村里授予“好邻居”奖牌。

朱振海家与千万个家庭一样,平凡而普通,但这背后却有着不平凡的故事。这一家人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好评。2018年,朱振海家庭被评为高庄镇朱家营村“孝善之家”。2022年,朱振海家庭的家风家训编入高庄镇朱家营村《家风家训》一书。2023年,朱振海家庭被评为高庄镇“十星级文明户”。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