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亚芳 文/图
三伏天里,高温、高湿、气压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不良影响。那么,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才能保护心血管,健康平安度夏呢?7月31日,记者采访了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三病区主任、主任医师林桐梅,请她教大家一些“养心、护心”秘诀。
“很多人认为,到了夏天血压会有所下降,可以松口气。其实不然,夏季心血管疾病同样高发。尤其是老年人及既往有心脏病史或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病的患者要格外注意。”结合自己多年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经验,林桐梅建议大家,炎炎夏日保持心“静”很关键。夏天,人的睡眠质量会有一定程度下降,容易情绪烦躁,体内激素变化,这都会导致多种心律失常的发生及血压的波动,更易引发心绞痛等疾病,甚至猝死。因此,调节情绪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患者可以通过深呼吸、听音乐、绘画、阅读、适度运动、宣泄、积极暗示及倾诉等多种方式来调节情绪,保持心境平和。
林桐梅表示,在夏季,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在家中,大家可以通过空调、电扇等设备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舒适的环境。空调是人们避暑的好帮手,然而如果吹空调时间过长或者温度过低,也可能给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健康隐患。从高温的户外环境进入空调房中,急速变化的温度会使血管立即收缩,血压波动幅度大,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史的人更容易发作“热中风”和急性心肌梗死。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可将空调温度控制在26℃左右,同时要注意定时开窗通风。
“夏夜,夜宵成为不少人的必备环节。然而,一些重口味食物会不断刺激脆弱的血管,吃得太油、太咸还会使血脂和血压升高。老年人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增加粗粮摄入,减少精米、精面;推荐使用植物油,并采用低温烹饪方式;增加白肉摄入,减少红肉;多吃蔬菜,保证适量水果、坚果、奶类的摄入;强烈推荐蒸、煮、涮等健康的烹饪方式。此外,吃饭时应控制食量,七分饱为宜,过饱会加重心脏负担。”林桐梅说,“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科学喝水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将饮水量均匀分布在一天的各个时间段,每次喝少量水,不喝冰水,避免短时间内过度饮水以及饮用含糖饮料。”
“很多人认为,运动一定要出汗才能达到效果,其实不然。夏天,大量出汗容易导致脱水和机体电解质紊乱。对于心脏不好的人来说,剧烈运动会使血压突然升高,增加中风、脑梗死甚至猝死的风险。因此,在夏季,心血管疾病患者宜做一些‘无汗运动’,如慢跑、四肢锻炼(如反复抬腿、伸展肩臂、提脚跟等)、打太极拳、做家务等。这些运动强度较轻,基本上不会出汗,但能有效保护心脏,维持心脏活力。”林桐梅表示。
林桐梅强调:“炎炎夏日,心血管疾病患者要严格遵照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切不可因为血压平稳就擅自更改药物的剂量或出现漏服的情况。在高温季节,药物管理尤为重要。一旦出现胸闷、胸痛等心脏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不可延误。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多防护,才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平安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