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魏兰)7月29日,记者从市总工会获悉,为帮助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就学和就业,市总工会、市教育局联合下发通知,共同开展困难职工家庭子女金秋助学活动和阳光就业行动。全市各级工会组织、教育部门将充分整合资源、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渠道,打造“助学帮扶—学习实践—就业援助”全链条服务体系。
据了解,金秋助学帮扶对象主要为在工会建档立卡困难职工家庭的在校生,阳光就业援助对象主要为在工会建档立卡困难职工家庭的高校毕业生。
为有效实施精准帮扶,各级工会将开展调查,了解工会建档立卡困难职工家庭就业困难毕业生实际数量、毕业院校、地域分布、家庭状况、专业方向、就业状态、就业意愿、援助需求等情况,向教育部门共享推送;教育部门指导学校对毕业生、在校生、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做好情况摸底和需求调研。工会组织、教育部门依托工会线上平台,分别健全完善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助学帮扶和就业援助实名制档案,并根据工作进展及时更新档案信息,做到底数清、需求明、措施实,实现“一人一档”“一人一策”。
在加强在校生助学帮扶方面,各级工会、教育部门将积极推动工会助学活动与国家助学体系相结合,用好工会“金秋助学”资金,探索设立工会勤工助学岗位和专项资金,为在校困难职工家庭子女提供生活费补贴。发挥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劳模工匠进校园等活动,把劳动教育与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就业观。充分发挥工人文化宫、职工服务 (帮扶) 中心、毕业生就业市场等阵地作用,提供动手实践、劳动体验等学习机会,加大紧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供职业规划、技能培训、实习实践等多种形式助学帮扶。
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各级工会、教育部门将积极为高校、企业搭建校企对接平台,探索建立常态化合作模式,开展定向岗位对接。动员国有企业、爱心企业为毕业生提供培训、实习、见习、就业等机会。在工会就业服务平台、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开设招聘活动专场专区,推广运用直播带岗、远程面试等线上招聘模式,促进毕业生和岗位精准有效对接。鼓励高校毕业生赴基层就业,参与“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城乡社区计划”“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实施工会帮扶资金中的工会勤工俭学、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项目,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人力资源机构合作,提供定向就业援助。
同时,各级工会、教育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创业扶持力度,鼓励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困难职工家庭子女进行网络创业、返乡创业。通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筛选一批基础条件好、市场前景广、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的创业项目,帮助对接政府、企业资源,邀请创业专家、劳模工匠提供创新指导、产品孵化以及成果转化等服务,落实好创业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