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 徐淑霞 通讯员 伦子琪)剪裁、拼接、烫朴……7月30日,记者在位于焦虎镇晏口村的常青服装有限公司车间里看到,工人正忙着赶制衣服订单。
“活儿不累,一个月能拿5000块钱。”来自米口村的常坤告诉记者,她在该车间务工已有5年,平时的工作是剪线头,或者给成品贴标签,有时候也帮着打扫卫生。
让常坤满意的不只是收入,更重要的是有事做,人变精神了。
“我家离这儿很近,骑电动自行车六七分钟就到了,既能照顾家里,又能挣钱贴补家用。”50多岁的张春利说。
“员工中有不少像常坤、张春利这样的弱劳力、大龄劳力和半劳力,他们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挣到了钱。”该公司负责人李丹江说,车间用工灵活,工艺简便易学,目前,已带动了60名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让她们实现了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
据焦虎镇党委书记李吾军介绍,为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近年来,该镇大力推广“公司+群众”模式,引进服装、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落户,通过大力发展乡镇“微企业”,用一个个活跃的小车间托起了群众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