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徐淑霞 通讯员 曹亚宁
7月30日,记者在老爷庙乡北石村看到,一处小游园格外亮眼。园内,走廊交错,凉亭典雅,假山相映,很是精美。
“之前这里是一个大水坑,经常有垃圾掉入,周围荒草丛生,特别脏,一到夏天,臭气熏天。经过施工改造,这里变成了环境优美的小游园,有走廊、有凉亭、有假山,还有牛的雕像,村里的群众都会来这里游玩,欣赏好看的风景,玩得特别开心。”正在小游园休息的村民张大爷说。
“这里以后还准备蓄水,目前已打造好的水面成为村民观赏的小景观。”北石村党总支书记张广合说。
张广合告诉记者,之所以建有牛的雕像,是因为牛肉加工是该村的支柱产业。牛肉加工产业是老爷庙乡一张亮丽的名片,而全乡的牛肉生产主要厂家和从业人员均分布于此。村内从事肉牛养殖和牛肉加工的农户有60余户,带动周边群众就业200余人。
据了解,近年来,北石村致力于在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上按下“快进键”,通过“县级奖补、乡级配套、村级自筹”等方式,不断改造提升村内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同时还在小游园附近为村内群众安装健身器材10余套,方便群众娱乐休闲。2023年,该村结合滑县的坑塘治理工作,通过打造坑塘自然生态美,让村容村貌得到了整体改善。
“把臭坑塘打造成小游园,为村内群众提供了娱乐休闲的好去处,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老爷庙乡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张林朋说。
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齐红霞介绍,自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该乡坚持党建引领,引导各村在补短板上做功课、谋实事上下功夫,积极完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各村因地制宜,出动挖掘机、铲车对荒废坑塘的陈年垃圾进行全面清理,积极发挥坑塘的生态景观功能,合理规划,宜蓄水的蓄水,宜平整的填土平整,并安装健身器材,为群众提供相互交流、休闲游乐的场地,把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在民生实事上下功夫,在文明幸福上谱新章,用乡村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努力打造和谐、美丽、幸福、宜居的老爷庙乡。”该乡党委书记王见坡说。